在對細分領域的深耕布局上,每座城市都卯足了全力。淄川自然也不例外。作為加快培育“專精特新”,推動新時代智能智造的重要力量,“向光而行”被淄川寄予厚望。從2018到2023,5年時間里,在淄川這片土地上,“追光者”的故事持續演繹。一切來到2023年的4月13日。是日,全國激光加工產業論壇暨山東(淄博)激光產業發展大會在淄落地。按照淄川官方的說法是,之所以如此,是乘淄博全市深入開展“三提三爭”、提效爭先之勢,與全國各地激光加工產業知名機構、知名企業的優秀代表結伴共逐“一束光”,共闖創新路。“結伴”“一束光”“共闖”……字眼背后,承載的是淄川開放合作的決心和誠意。

這是一場遲開的會議,原會議時間定于2022年10月。來自淄川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方面的說法是,他們希望借助會議,把全國優秀的激光技術資源吸引應用到本地企業上,實現激光賦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可以說,我們對淄川對激光產業的期待要追溯至2014年。”上述中心一名人士表示。按照他的說法,彼時,山東鐳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澤”)在淄川成立,作為全區唯一的激光企業,發展勢頭強勁。當這樣的勢頭遇到敏銳市場前景判斷,淄川方面在給予鐳澤大力扶持和培養的同時,也愈發意識到,激光作為一項科技前沿產業,想要迅速崛起,必須依靠強有力的政策及技術支持。于是,“以企引企、緊盯前沿、打造生態、沿鏈聚合、集群發展”的理念油然而生。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梳理發現,早在2018年,淄川就以打造北方地區高端智能產業集群為目標,斥資10億元規劃建設齊魯激光共享產業園,并先后吸引了上海方菱計算機軟件有限公司、光惠(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業入駐。次年,該區又通過對激光產業鏈的統籌梳理,篩選出了多家行業領軍目標企業,并于當年下半年多次前往上海、深圳等激光科技前沿城市,進行點對點精準招商。2020年12月4日,首場齊魯激光產業交流會暨齊魯激光共享產業園推介會舉辦。對此,淄川方面曾這樣表述:從無到有、育新扶強、補鏈強鏈,一條涵蓋科技研發、裝備制造、技術應用的激光產業鏈逐步成型,淄川激光產業的“星星之火”,正在加速形成“燎原之勢”。后來,即使面對疫情,淄川對激光產業的布局也并未“停滯”。淄博市副市長、淄川區委書記田兵兵介紹,近年來,淄川區圍繞“431”產業體系,依托基礎扎實的機械制造產業,培育壯大激光智能制造產業,為激光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完善配套。以齊魯激光共享產業園為例,時至今日,占地面積170畝、建筑面積18萬平米的該園區已形成一條涵蓋激光器、控制系統、激光切割機、激光焊接設備、激光打標機、激光雕刻機、激光頭等多種產品的生態產業鏈,并為激光產業集約化生產、集群化發展搭建起優質載體和平臺。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注意到,就在上個月的19日-20日,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王又良一行到淄川區對激光產業進行調研。彼時,雙方就淄博激光加工行業現狀、淄川激光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瓶頸及未來發展規劃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 其間,調研團對淄川區在激光產業發展中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此行也成為產業發展大會得以順利落地的契機之一。“聚焦新基建,打造華北裝備新高地”,會議現場,來自全國多個領域的院士專家、企業負責人圍繞這一主題在淄川區委書記、區長等一眾淄川政界人士的全程陪同下,暢所欲言……對此,田兵兵用三個“真”表達淄川方面的希望、期待與承諾,即:真心希望,廣大企業家和朋友們,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發現商機、找準項目,與淄川結成“命運共同體”,開啟一段創業、立業、興業的新傳奇;真誠期待,各位專家、教授多為淄川激光產業發展把脈會診、建言獻策,推動更多項目、平臺、人才、團隊落地淄川,加快更多激光領域先進技術應用在淄川實現新突破;真摯承諾,淄川將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提供全方位、便利化服務,大家一起攜手同行、奮楫遠航,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這與轉型的淄川的未來產業藍圖高度契合。”淄博一政情觀察人士表示。資料顯示:作為老工業城市,淄川于2011年被國家正式列為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輝煌的開采史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也留下了環境污染和滿目瘡痍的礦坑,資源枯竭讓發展陷入困境。但另一方面,區位優勢明顯的淄川又擁有厚實的工業基礎。那么,如何立足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推動先進制造業“固本強基”,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新興產業“新樹成森林”,成為淄川的重要命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近年來,淄川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難題猶在。淄川區2022年四季度主要經濟運行情況分析顯示:2022年,淄川區地區生產總值52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270.3億元,同比增長0.2%;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276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413.68億元,同比下降2.25%;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87%,低于全市8.37個百分點。從工業來看,淄川四大產業發展參差不齊,除化工及醫藥行業保持穩定增長外;建材行業發展呈現回落態勢,增速持續下降;機械行業2022年一直處于低位運行中,復蘇乏力;紡織行業增速呈現高位運行但持續下降的趨勢,拉動作用繼續下降。也就是說,從工業產業結構優化、科技創新驅動等角度看,淄川還需要繼續深挖發展潛力。為此,淄川相關部門給出的對策建議,即: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大挖潛力度,積極推進在建項目建設,推進擴產、技改項目建設;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力度,持續推進傳統產業鏈條做大做強,為工業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提升淄川四大傳統產業競爭力,對機械、建材、紡織、醫藥等傳統產業進行全鏈條改造。“目前,中國激光產業正處于‘換道超車’的白金十年,也是我們在通向科技強國道路上的一個重大時代機遇。”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主任張慶茂介紹,未來3—5年,激光產業將會成為新興技術的密集發展領域,其中主要體現在信息與低碳、生物科技、智能電動汽車、航天四大領域。“激光產業的特點是滲透性強,和智能制造結合的非常緊密,對于時下正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淄川而言,發展正當其時。”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鄧家科同時表示。鄧家科的表述也得到了武漢華日精密激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立東的認同。 在他看來,比起技術,激光更像是一種為各行業賦能的工具,尤其在當前制造業正面臨升級迭代的過程,隨著新材料、新工藝、新產業、新形態陸續出現,新手段和加工工具的出現也就成為眾望所歸。其中,半導體、新能源、汽車制造、消費電子、傳統基礎材料等方向,都迫切需要新技術來取代傳統加工手段,從而實現高精度和高效率。這些論述,對于擁有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主導產業鏈及建筑陶瓷、新材料上下游產品等多條特色產業鏈的淄川而言,在補鏈強鏈擴產業、增產能上,無疑帶來了更多可能。“高效精準的激光加工設備,深入滲透到了制造加工的方方面面。”田兵兵表示。在他看來,發展激光產業,在極大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將成為推動淄川新時代智能制造的重要力量。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梳理發現,目前,激光產業的龍頭,集中在以深圳、廣東為代表的珠三角,以上海、江蘇為代表的長三角和以武漢為代表的華中地區。“山東制造業基礎雄厚,淄博更是如此,通過淄川涌現出的一大批優秀的激光企業,讓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圍繞‘激光+’,淄川會大有作為。”張慶茂表示。在諸多與會學者看來,淄川工業底蘊深厚,激光產業的高新技術屬性,讓其可以和很多產業實現高維嫁接,從而形成讓淄川在原有工業基礎上,形成了獨有的產業優勢。他認為,國內沿海地區經過前十年高速發展,激光產業水準已經達到一個高度,淄川此時在掌握前沿激光應用技術進行產業發展中,就可以少“走彎路”,如果能更好貼合產業需求和市場需求,就能給實現“彎道超車”,甚至“變道超車”提供了更多可能。關于此,兩周前剛從美國回來光惠(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建武感受頗深。 作為首批入園企業,丁建武和淄川招商局的初次接觸在2019年9月,此后僅用時3個月,公司就順利完成一應手續并組建成立。“政府領導的重視,明顯的區位優勢,雄厚重工基礎帶來的大量加工需求,是我們選擇淄川的原因,也是進一步貼近用戶市場。此外,激光制造有很大的出口潛力,山東作為外貿大省,也是我們的考量之一。”丁建武表示。作為老工業城市的新動力轉型樣本,始終以實體經濟作為立身之本的淄川,正將信心蘊含在當前大力推進的“四維結構”優化轉型上。淄川方面透露,目前,該區正按照“公鐵聯運、客貨分流、數字驅動”的思路,規劃建設了海爾新星物流公路港、魯維青鐵國際物流港等一批物流園區。未來,憑借通達的交通、完善的物流業態,每年可為全區企業節省運費8億余元,降低物流成本60%左右。“我們是想通過交通物流結構的轉型蝶變,為以激光產業為代表的一批新興產業發展打開更加廣闊的空間。”他們表示。采訪中,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還獲悉,隨著淄川新裝備、新醫藥、新材料、新基建“四新產業”倍增加快,建材建陶建筑、商貿物流電商、紡織服裝高端化“三大優勢產業”集群化轉型提升提速以及文旅產業的有效突破,淄川將培育形成一批千億百億級集群,推動工業產值破千億、地區生產總值奔千億。屆時,富集的產業資源亦將為激光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同時,我們也正在實現由煤電、外電向綠電、自供電為主轉型,支持魯泰紡織、魯維制藥、凱盛新材、魯中水泥、東華科技等有條件的企業建設零碳產業園,打造零碳技術集聚區、產業示范區;利用廢棄礦坑、礦井、荒山等資源,實施華電集團‘光儲氫熱’一體化智慧能源基地項目,推動‘傳統能源’向‘綠色能源’低碳化替代。”淄川方面稱。他們預計,項目建成后,年發綠電42億千瓦時,全區75%的電力將由清潔能源發電替代,減少碳排放320萬噸左右。而這期間,激光產業作為綠色低碳經濟的“忠實伙伴”,隨著淄川制造“綠色濃度”越來越高,或將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賽道上贏得新優勢。除此之外,隨著累計盤活2萬余畝閑置低效土地,打好“金融賦能,靚鳥上市”戰役等一系列工作逐項落實,淄川將為激光產業項目落地贏得更多空間。而就關鍵的人才環節,山東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鄭宏宇介紹,在激光加工和激光器制造等領域,盡管目前包括山東理工大學在內,國內大部分高校還未設有專門學科,但他正帶領團隊努力開拓,全力保障淄博未來在激光領域的人才供給。對此,淄川方面也表示,區委區政府將進一步優化園區功能設置、完善配套服務,聚力打造國內一流的營商環境、資源豐沛的發展生態、引才聚才的強力磁場,共享激光發展新機遇,“我們相信,只要企業愿發展、能創新,淄川承接就有載體、轉化就有平臺,一定能結出豐碩的‘產業之果’。依托區域完善的產業體系和生態,激光產業一定能夠在淄川找到‘最佳拍檔’,賦能產業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