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超在操作3D打印機
科技是開啟創業的一把鑰匙,在政府鼓勵大學生創業和利用科技創新創業的背景下,科技創業成為大學生突破就業困境的一種有益嘗試。李玉超,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位“學生老板”。
初識3D打印技術
一臺由金屬和線路組成的機器緩緩吐著絲線,6個小時候后,一個高約10厘米,直徑約7厘米的粉紅色立體安卓儲物盒“誕生”了。近日,記者見到了這臺3D打印機的發明者——燕山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大三學生李玉超。今年23歲的李玉超,已經是燕山大學創業協會會長、創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記者見到這位“學生老板”時,他的一雙眼睛中透著理科男的理性卻又略顯靦腆。“剛考入大學的時候,自己性格內向。為提高社交能力,在大一參加了大學生創業協會等多個社團鍛煉自己。”李玉超說。
大二時,李玉超報名參加了第9屆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智能汽車大賽,他所在的團隊獲得了華北賽區二等獎。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他第一次看到了3D打印機。比賽結束后,李玉超和當時參加汽車比賽的3位同學,動起了研發3D打印機的心思。在導師的幫助下,他們從一個螺絲、一個驅動程序做起,花費將近5000元,終于創造出第一臺屬于自己的3D打印機。“只要時間足夠,3D打印機能把你想要的任何立體模型打印出來。”李玉超說,雖然國內很多人對3D打印還不夠熟悉,但是這項技術的前景很樂觀。
創業路上的喜與愁
什么是3D打印呢?李玉超解釋說,3D打印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構造物體的技術。最初在模具制造、工業設計等領域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漸用于一些產品的直接制造,目前已經有使用這種技術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該技術在珠寶、工業設計、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車、航空航天、牙科和醫療產業、地理信息系統等領域都有所應用。
大三時,當選為燕大創業協會會長的同時,李玉超有了成立自己公司的想法。2014年10月,在燕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創業管理中心的幫助下,他終于如愿以償,公司地址設在燕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企業孵化園。
公司成立快6個月時,員工已從3人增至10多人,很多顧客前來打印DIY的儲物盒、模型、花瓶等產品,價格平均在100元左右。但是就在李玉超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公司成員卻紛紛“辭職”。“一起創業的哥兒們紛紛考研或找工作。公司只剩下三個人。”企業發展步履維艱之時,科技園組織安排了創業課程對李玉超團隊進行培訓,指導他們如何在創業時趨利避害。“相信挺過創業初期的‘陣痛’,離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遙。”李玉超說。
現在李玉超想在3D打印機上增加一些新功能,比如增加觸摸屏,讓操作更便捷。同時,他還打算做3D打印機的線上推廣,并在打印速度、打印精度、顏色多樣性以及耗材的改進上做進一步提升。
政策支持營造創新環境
李玉超公司所在的燕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企業孵化園(以下簡稱創業孵化園),是專為燕山大學的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持和扶持的基地。園區免費為經批準同意入駐創業孵化園的大學生創業企業提供為期1年且面積不大于5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
除各級政府部門出臺的支持或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外,創業孵化園還將提供相關配套政策,并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燕大科技園已建立并形成了大學生科技創業培育機制。“當前高校創業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對科技創業的偏愛性引導,即鼓勵科技成果的市場化應用,引導學生利用專利技術,基于高校創業平臺創業。”秦皇島燕山大學科技園職業培訓學院校長張陽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