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今日要聞
兩會上的一道中國制造“難題”!
星之球科技 來源:前沿數控技術2016-03-08
我要評論(0 )
促進制造業升級,深入推進中國制造+互聯網,建設若干國家級制造業創新平臺,實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啟動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等重大工程?!眹鴦赵嚎偫砝羁?..
“促進制造業升級,深入推進“中國制造+互聯網”,建設若干國家級制造業創新平臺,實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啟動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等重大工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期間強調。
“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成為中國企業家們最迫切關心的熱詞。而這個“熱詞”也在關注中變成了一道“題”:“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
“題”從何來?
“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出現在今年三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絕非偶然。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悄然開始,造成全球制造產業競爭格局開始發生重大調整。
2011年前后,以德國就提出了“工業4.0”概念為標志,主張在大型工業企業中引入互聯網技術并利用互聯網對其進行改造與優化,德國、美國、日本、英國、韓國等發達國家均相對應提出了自己的國家戰略以適應新工業革命的浪潮;與此同時,南亞、東南亞一些發展中國家借助其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加快謀劃布局。
中國制造業因此面臨 “雙向擠壓”的嚴峻挑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同時出現在了政府工作報告中。
“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既是中國傳統制造業的互聯網轉型與躍進,也是互聯網與傳統制造業的精彩聯袂,如何利用好這一策略,決定著中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行業能否更健康、高速地發展。
“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中國智造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今年“兩會”期間表示,《“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就是第一個10年的行動綱領,而“互聯網+”,就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有力工具。2015年12月,工信部出臺了“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該計劃將重點促進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將傳統、粗放型的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智造”,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
“互聯網+”首先將給中國傳統制造業帶來的是生產模式的數字化轉變,即實現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其次,互聯網化將為企業帶來經營體系及模式的轉變,即實現O2O模式、跨界融合,以及營銷模式的轉變;最后,隨著“互聯網+”的深入與成熟,互聯網思維將徹底改造傳統制造業。
傳統制造業的商業模式將產生一系列的顛覆:從產品導向轉向以客戶為主、從滿足大多數用戶轉向服務于目標用戶、從精英決策轉向有數據支持的科學決策、從完整的產品生命周期思維轉向迭代思維、從產品推廣轉向消費方式引導、從產品價值轉向用戶價值,這一系列的改變也將使傳統的“中國制造”轉變為先進的“中國智造”。
聚焦智能工廠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新型制造模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能夠有效縮短產品研制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和資源能源消耗。”工信部部長苗圩如此解釋到。
而智能工廠的建設目標,是使企業最終達到安全環保、最優生產、效益最佳、勞動生產率最高的狀態。在數字化基礎上,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的信息化讓工廠更有可能從制造轉變為“智造”:幾十萬個數據的處理結果可以清楚掌握生產流程,提高生產過程的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上的人工干預,及時準確地采集生產線數據,以及合理編排生產計劃與生產進度。
繼去年12月11日科技部長萬鋼、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等前來考察之后,在2月末,包括新華社、新浪、搜狐等國內數十家主流媒體齊聚東莞,參觀和考察了由勁勝精密領銜建立的國家智能制造示范點。整個示范車間實現了生產環境物聯化、生產運營智能化、經營管理協同化、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敏捷化,初步打造了一個集綠色、高效、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于一體的智能工廠,為制造行業的升級轉型提供了切實可靠的優秀樣本。
3月29日即將開幕的2016 SIMM深圳機械展將迎合時代主題,配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時代特點,集中展示中國制造與互聯網融合的最新成果,展會期間:
勁勝精密將在展會期間帶來其智能制造示范點的完整生產線和其智能系統;
馬扎克的智能生產線將再現鋒芒,在品種多批量小的生產中完美體現高效率、低成本等優勢;
發那科也將帶來其柔性生產線,整個生產過程高度自動化,并可實現7X24小時不間斷的自動化機床加工。
SIMM深圳機械展努力打造一流的智能化展示平臺,為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這道時代命題展開全新的頭腦風暴,幫助企業在新環境下謀求新發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