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新品發布

    “播種”激光或助量子加密系統實用化

    2016-04-07 我要評論(0 )   

    摘要:英國劍橋大學和東芝歐洲研究所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學》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采用脈沖激光播種技術,將一臺激光器

     摘要:英國劍橋大學和東芝歐洲研究所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學》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采用“脈沖激光播種”技術,將一臺激光器內的光子“播種”進另一臺激光器內,新方法或有助于“牢不可破”量子加密系統的實用化,并將信息傳輸速度提高了10多倍。
    傳統加密技術越來越容易被破解。量子加密技術則有望通過將信息隱藏在從激光發出的光子內,提供極高的安全性。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系金賢敏教授向科技日報記者解釋到,量子加密系統會隨機生成一個密鑰,發送者(愛麗絲)通過發送不同方向偏振的光子來編碼密鑰;接收者(鮑勃)用光子探測器測量光子的偏振方向,探測器將光子翻譯成量子比特,假如鮑勃按照正確順序使用光子探測器,探測器會給他密鑰。從原理上說,該系統的強大之處在于,如果黑客試圖攔截愛麗絲和鮑勃的信息,密鑰就會改變。

    金賢敏表示,不過該系統首當其沖受到攻擊的或是光子探測器,因為它極其敏感復雜。為此,科學家提出一種新型量子加密協議——測量器件無關量子密鑰分發(MDI-QKD )。在這一方法中,愛麗絲和鮑勃不再各擁有一臺探測器,而是將其光子發送到中央節點(查理)。查理讓光子通過一臺分光器,并對其進行測量,結果會透露量子比特的相互關系,但不會透露其具體值。在這套系統中,即使查理“耍詭計”,信息仍然安全。目前,MDI-QKD已被實驗證實,但由于信息分發速度太慢而無法實用。
     
    據劍橋大學官網消息,在最新研究中,一臺激光器將其部分光子注入另一臺激光器內,這樣每臺激光器發出的脈沖之間具有更小的時間晃動,因此更容易讓查理完成它的對比探測,如此,愛麗絲和鮑勃就可以編碼更短脈沖的光子發送給查理。研究還表明,在MDI-QKD系統中使用這一技術,能將其碼率提高到1Mbit/秒。
     
    該研究論文第一作者、劍橋大學工程學院博士盧西恩·科曼達認為,最新研究或是通往實用量子加密系統的里程碑之一。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