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今日要聞
工業4.0的10大誤區,會讓中國制造擔憂嗎?
星之球科技 來源:江南智造局20252016-08-11
我要評論(0 )
工業4.0對我們最大的干擾之一,就是技術與設備升級再次壓制了管理思維。這干擾了我們正常的思考。我們略顯緊張地判斷局勢,有時難免會以為這是一場單純的技術革命,而忽...
工業4.0對我們最大的干擾之一,就是技術與設備升級再次壓制了管理思維。這干擾了我們正常的思考。我們略顯緊張地判斷局勢,有時難免會以為這是一場單純的技術革命,而忽視了其下面的數字思維。我們需要從系統工程的角度出發,認清數字制造的本質核心,而不是被工業4.0的工廠、技術和設備所迷惑。
來自德國制造的光環和對中國制造的擔憂,已將工業4.0化為業內人士的的一種心理框架:對全新技術升級的迷戀與渴望。
1、甲方與乙方關系的顛倒
中國制造業對工業4.0的狂熱,使得德國供應商摸不著頭腦了。中國買家紛紛爭搶德國供應商各種工業4.0的解決方案。
德國人也沒有完全搞明白的事情,到中國來布道,我們本來大可以交流的心態學習。德國工程院院士孔翰寧,被稱之為工業4.0教父。但是他做為SAP的高官曾經在SAP任職二十年。他的背后,一直都有SAP的身影。就這樣,一個披著帶有鮮明供應商印記的大袍子布道者,為什么要稱之為“教父”?
在這種背景下,工業4.0將甲方與乙方的關系,顛覆成了師徒關系。供應商一夜之間都變成了精神導師。
2、工業4.0大包大攬,干擾了專業分工
工業4.0成為一面萬能的旗幟,所有企業都可以使用。它呼喚了無數心志不同的業者,聚集在大旗之下,各說各話。過去幾十年中國工業從來沒有受到這么重視。結果投資人來了,媒體人來了,專家來了,外國供應商來了,還有可怕的工業4.0成功的案例也來了。
這嚴重地干擾了擾亂了專業的嚴謹和分工秩序,混淆了各自需要深耕的疆土。現在需要推崇專業分工,中國工業技術的發展現狀,大多數企業現在沒有解決專業精細的分工要求。
我們各自守住自己的專業線,做點小事情,做好小事情,中國的制造業就可以變得更好。
3、工匠精神更加遙不可及
一直有人在呼喊“工匠精神”,好像中國的工業搞不好,就是因為我們的工程師缺乏工匠精神。這是一個淺薄而自私的口號。它把責任推給了別人,推給了一線工程師,而忽略了這是整個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
而工業4.0似乎展示了可以點石成金的魔法。似乎只要朝拜全球數字化工廠,只要用全新的自動化設備,一切都迎刃而解。遭此下去,工匠精神,將再次不受待見。舶來的機器與設備,將繼續摧殘著中國不成氣候的工匠精神。
4、重立刻實施,輕基礎轉化
不能不說,我們的工業從業者有些過于輕信工業4.0了。迫不及待的媒體,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批判和嚴謹。
即使受到現場立刻實施的誘惑,嚴謹的德國人還算是持重地提醒德國中小企業者:工業4.0至少要10~15年。
至少10~15年,這是一個成熟企業家成長所需要的時間,也是產學研轉化所需要的時間。美國對此作了深思熟慮的判斷,為了更好地填補科研與科技生產力之間的鴻溝,美國制造業真正的國家振興的策略是,實現對科研能力的轉化。
5、熱衷于搞示范工程,輕工廠基層
在各地政府的鼓勵下,智能制造的示范工程迫不及待地出爐。而企業則急于從政府手里扣到錢,進行大戲開演。
說實在的,對于沒有數字化思維的企業,把錢給他們,只能讓他們更舒服地死在新的道路上。如果把示范都變成了自動化、機器人升級設備而無法深刻理解這次數字技術革命的根本,就是斷掉了自己走向未來的最后一次機會,就是堵死了升級之路。
工業4.0大講智能工廠的分層構造,卻很少好談論工廠本身的卓越要素。精益制造、成組技術、DFSS(面向設計的的六西格瑪)等大量基本管理思維被忽視。
6、質量不在工業4.0清單中
當我們把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工業4.0神奇的智能產品和智能工廠的時候,我們會忘記生產過程中的一個最為重要的環節:質量控制。
相比戴明的全面質量控制理論,不客氣地說,工業4.0反倒是一種香水有毒的邀請:大學生別有用意地舞會,邀請著那些容易上當的高中生。
我們在看到德美全面進行制造業升級的時候,必須弄清楚自己的路并未有走完。中國制造2025有著自己迥然不同的心事。
7、人才的培養被漠視
德國工業從來沒有忽視人才的培養。在德國工業4.0白皮書中,鄭重其事地推薦了人才教育作為根基。德國頗為精巧地設計了學院立方體AcademicCube的概念,就是為了強調人才教育的高校、企業、政府的聯動,成為這次推動工業4.0發展的根本力量。
在工業互聯網中,新型人才的培養被同樣寄予厚望。除了傳統的機械、電氣工程技能,需要全新的跨學科的技術、分析和領導人才。GE特別強了下一代工程學、數據科學家、用戶界面專家等適應工業互聯網的工作崗位,需要制定專屬的教育計劃,來培養“數據人才”。所有的知識基礎,就需要從上游的教育系統抓起。
8、大筆專項資金被引到另外一條設備升級的路上
政府為中國的智能制造,配備了1+X專項配套資金。每一個體量夠大的種子選手,都躍躍欲試地急于從政府手中拿走這些大筆的資金。而這些資金如此進入企業的方式,則需要大加考量。工業4.0最容易掉進去的坑,就是“設備升級陷阱”。
我們需要回到這次工業升級的起點來看,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與工業4.0的問題不一樣,不能用工業4.0的設備升級思路,來引導政府資金的支配。
9、全民患上過度解讀癥
在這樣一個充滿渴望的年代,任何人如果不能評論工業4.0,似乎就是一個落伍于時代的受害者。于是每人都不得不擔心自己是否缺少維生素。大家都口中念念有詞CPS,揮舞著工業4.0的鈣片盒,好像大口嚼著善存片,就解決了自己的鈣量不足的問題。
全民都患有解讀焦慮癥,神奇地解決方案滿天飛;然后就是實施過程中的你追我趕的搶跑癥。
這很容易將強國之路,以工業4.0的名義,變成概念堆砌之路、采購之路,把大把的資金用于扶持國外制造業的繁榮。
10、工業技術體系的節奏再次被打亂
如果沒有工業4.0突然橫刀插入,我們或許會選擇遵從日本制造、德國制造的早期發展之路,從質量入手,一邊打磨我們的產品,一邊磨練我們的的工業從業者,過渡到一個強大的制造業。
然而工業4.0所代表的全球資源配置,打亂了這個節奏。數字化技術解構一切,全球工業的各個末梢和枝節,都需要思度如何進入有系統、有分工的生態體系。
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工業4.0對于離散制造業的解讀頗具章法,然而對于流程制造業則乏力得多,這是它先天性的一個缺陷。
另外,它對于設備健康維護和資產管理這些話題,都具有諸多不足。這些缺陷,都需要我們予以冷靜地處理。
工業4.0對我們最大的干擾之一,就是技術與設備升級再次壓制了管理思維。這干擾了我們正常的思考。我們略顯緊張地判斷局勢,有時難免會以為這是一場單純的技術革命,而忽視了其下面的數字思維。我們需要從系統工程的角度出發,認清數字制造的本質核心,而不是被工業4.0的工廠、技術和設備所迷惑。
▼▼▼
只是提醒業內需要冷靜吹掉喧囂,不能忘記根基。否則,工業4.0就可能成為一個有罪的概念。設想一下,中國制造在2025的時候,滿地景象是什么?一大堆遍地開花的全自動化工廠,一大堆深具生產潛能卻怠速等待訂單的機器人生產線。然后,這些設備本身,也在無聊地等在著自身的升級。是的,它們之間會通訊,會對話,不過它們之間群聊的或許是,即將被肢解、被報廢、被換代的主題。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