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探秘:“光”的故事

    來源:中國新聞網2017-03-22 我要評論(0 )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里有一棟樓與“光”有關。4年時間,這里培育和引進了30余家激光與光電領域的高科技公司,近三年孵化企業銷售總額達到7億元(人民幣,下同)。這是上海...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里有一棟樓與“光”有關。4年時間,這里培育和引進了30余家激光與光電領域的高科技公司,近三年孵化企業銷售總額達到7億元(人民幣,下同)。

    這是上海光機所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與南京開發區管委會在2012年共建的中試孵化基地。

    激光“有市場沒裝備”

    激光技術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在經濟、國防和科技等領域引領了一系列深刻變革。“我國已成為全球激光產業最大的潛在市場和最為關注的地區,激光技術助力制造業升級的作用日益突出。”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副所長、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院長陳衛標說。

    陳衛標說,國內外激光技術研發水平差距并不大,但在國民經濟主戰場,“中國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太少了,有市場沒裝備”。

    陳衛標說,目前國內對于激光的市場需求仍然很大,對于部分制造業來說存在“升級換代”的過程。

    為此,上海光機所與激光研究院明確分工。前者定位于國家重大專項任務和重大基礎研究,作為重大創新成果的“策源地”,持續輸送原創性成果;后者承接這些原始科技成果的“二次開發”,開展技術服務、產業孵化與產業集聚。

    “二次開發”

    陳衛標將“二次開發”定義為“從實驗結果到產品雛形”。激光研究院探索采取“一次買斷、二次開發、多方合作”的科技成果轉化新思路,吸引上海光機所和院內外多家單位和團隊的科技成果,在研究院平臺進行二次開發。

    他舉例說,激光研究院把市場需求與已有研究結合,比如把技術轉化給蘇州一家企業研發出激光粒子計數器,又與凈化器制造商、空調制造商合作研發出激光粒子計數模塊。目前,針對手術間檢測需求,聯合所內科技工作者研發定向探測生物粒子的激光計數器。

    “把已有的碎片化技術通過實體公司‘二次開發’形成產品,讓產品服務于最終用戶。”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邢飛對我們說。

    邢飛同時任職于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術有限公司。這家企業成立于2013年,是金屬激光增材制造裝備的開發商及提供商,擁有80余項專利,2016年銷售收入7735萬元。

    中科煜宸承擔了科技部“高性能航空用大型金屬結構激光同步送粉增材制造工藝與裝備”專項。邢飛說,企業基于中科院的技術儲備,為中航發、中航工業、中國商飛等提供關鍵零部件3D打印裝備。

    科技企業“聚光燈”

    在激光研究院,記者還見到故事“神筆馬良”中描述的那般能“畫出實物”的光固化3D創意打印筆,以及實現從幾十米到數公里范圍內實時測量風速、風向、切變、湍流等風場信息的“全光纖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

    陳衛標說,激光研究院采取“開放辦院、合作共贏”的模式,將自身具備優勢的產業技術研發平臺和相關資源與社會合作伙伴共享。

    “產業孵化是最終歸屬。”邢飛認為當前急需培養對科技成果了解的,并且能夠把成果轉移轉化的企業家,“最終創新還應以企業為主”。

    “未來3至5年內,孵化衍生企業總數達到60至80家。”陳衛標說,要進一步完善先進激光產業鏈,積極為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及新興產業培育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轉載請注明出處。

    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中科煜宸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