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全球制造業成本巨變 化競爭力為驅動力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航空報2017-03-30 我要評論(0 )   

    過去三十年,美國經濟處于較好的階段,大致的世界經濟劃分影響著制造企業的投資和采購決策。拉丁美洲、東歐和亞洲大部分地區都被看作低成本地區,而美國、西歐和日本則...

     核心提示: 過去三十年,美國經濟處于較好的階段,大致的世界經濟劃分影響著制造企業的投資和采購決策。
     
     
    過去三十年,美國經濟處于較好的階段,大致的世界經濟劃分影響著制造企業的投資和采購決策。拉丁美洲、東歐和亞洲大部分地區都被看作低成本地區,而美國、西歐和日本則被看作高成本地區。但這種觀念現在似乎已經過時了。
     
    工資、生產率、能源成本、貨幣價值和其他因素年復一年的細微變化悄悄地但也極大地影響了“全球制造業成本競爭力”圖譜。新圖譜包含了低成本經濟體、高成本經濟體和大量處于兩者之間的經濟體形成的錯綜復雜的局面。
     
    相對成本的變化令人吃驚。十年前誰會想到巴西現在成為制造業成本最高的經濟體之一或者墨西哥的制造業成本會低于中國?雖然倫敦仍然是全球生活和旅游價格水平最高的地方,但英國已經成為西歐制造業成本最低的經濟體。俄羅斯和東歐的制造業成本則上升到與美國幾乎等同的水平。
     
    波士頓咨詢公司對全球前25位領先出口經濟體作了四個重要方面的分析:制造業工資、勞動力生產率、能源成本和匯率。這前25位出口經濟體占全球工業制成品出口接近90%。全球制造業成本競爭力指數顯示這些經濟體的制造業相對成本發生了變化,這促使很多企業重新思考過去幾十年對采購戰略的假設以及未來發展生產能力的地點選擇,從而導致全球經濟發生巨大轉移。這意味著全球制造業可能更加分散在各個地區。
     
    “成本競爭力的驅動力”圖譜
     
    從2004年到2014年,四個主要因素促使制造業競爭力發生巨大改變。這些因素使過去低成本和高成本地區之間的區分變得模糊。這四個要素包括:
     
    工資:各個經濟體中制造業工人的時薪仍然存在巨大差異。但快速上漲的工資已經極大地削弱了很多主要出口經濟體的競爭優勢。雖然從2004年到2014年,所有全球前25位的出口國的制造業工資都出現上漲,但中國和俄羅斯的年均工資增長率達到10%~20%的情況已經持續超過10年,而其他經濟體的年均工資增長率僅為2%~3%。
     
    匯率:貨幣價值的變化對一個經濟體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是兩方面的:要么更貴,要么更便宜。
     
    勞動生產率:從2004年到2014年,全球各個經濟體生產率提高的情況呈現巨大差異,這解釋了各個經濟體總制造業成本的最顯著變化。從2004年到2014年,墨西哥、印度和韓國等經濟體的制造業生產率上升超過50%,而意大利和日本的制造業生產率則出現下滑。
     
    能源成本:自2004年來,由于頁巖天然氣資源的大規模開采,北美天然氣的價格已經下降了25%~35%。相比之下,波蘭、俄羅斯、韓國和泰國等經濟體的天然氣價格上升了100%~200%。這對使用天然氣作為生產進料的化工產業產生巨大影響。類似地,澳大利亞、巴西和西班牙等制造業經濟體的工業用電價格也大幅上升。因此,北美以外很多經濟體的整體能源成本都比2004年上升了50%~200%。這明顯地改變了各國依賴能源的產業的競爭力。
     
    當然,工資增長率、生產率、匯率和能源成本以外的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供應鏈地點選擇的決策。物流成本、經商容易程度和是否存在腐敗等次要因素也會影響某個地點對制造業的吸引力。
     
    適應快速變化的成本競爭力
     
    過去的觀念把世界分成高成本制造業地區和低成本制造業地區,這個觀點在過去三四十年對企業來講是適用的。企業應該用新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
     
    十年前,很少人預測到發達地區和發展中地區同時發生的工資和能源成本持續而又巨大的改變。但在變幻莫測的全球經濟中,有理由相信這種變化將持續下去并且各個經濟體的相對成本競爭力將處于動態變化中。成本競爭力的變化對全球運營的制造企業有深刻啟發。這些啟發包括:
     
    提高生產率。由于過去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巨大工資差距在縮小,提高每個工人的生產率成為獲得全球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企業應該重新評估提高自動化和其他可以大幅提高生產率的措施對成本帶來的好處。
     
    思考整體成本。雖然勞動力成本和能源成本等直接生產成本仍極大地影響制造業的選址決策,但充分考慮其他因素也非常重要。例如,物流、企業效率的障礙以及管理越來越長的全球供應鏈的隱形成本和風險都可能抵消勞動力成本和匯率方面的優勢。考慮縮短供應鏈的隱性成本優勢也很重要,例如,進入市場速度更快、靈活性更高和根據特定市場定制產品的能力更強。
     
    考慮更廣泛供應鏈的意義。雖然目前某些經濟體直接生產成本相對較低,但企業還必須考慮零件和材料的需求。也許企業現在還沒有找到可靠的本地供應商。但在某些情況下,價值鏈斷裂可能導致物流成本提高或者額外的關稅或其他成本。企業要從端到端供應鏈的角度來理解它們形成網絡的決策,從而避免意外風險。
     
    完善商業環境。企業應該與業務所在經濟體的相關監管部門和政策制定者保持溝通,說服它們減少企業經營的困難并采取發展基礎設施和減少腐敗等措施提高經濟體的全球競爭力。
     
    重新評估企業商業模式。想用同樣的工藝和原材料就“面面俱到”的模式肯定不是最佳的選擇,企業應該充分利用本地生產的優勢,考慮對產品或商業模式進行調整以更好地滿足本地需求。例如,使用本地供應的不同材料或者在資本設備成本低于勞動力成本時利用機器人和3D打印等制造技術更為合理。相比在其他地方使用同樣的材料和工藝,做出類似的改變將使企業更好地滿足本地市場的需求。
     
    調整全球網絡。企業是時候重新評估企業的全球生產運營和采購網絡,并使它們與全球制造經濟轉移相適應。明確全球各個地區目前和未來的產品需求,在全球選擇最佳的商品和服務供應商。
     
    對很多企業來講,全球制造經濟轉移要求用新思維洞察世界,而不是把世界僅僅劃分為低成本和高成本兩個方面。制造業投資和采購的決策應該更多地根據對各個地區競爭力的最新的、準確的理解。
     
    那些用過時的成本競爭力理念發展生產能力的企業,那些無法把長期趨勢運用到自身場景中的企業,很可能在未來二三十年處于劣勢;而那些根據全球制造經濟轉移調整業務的企業,那些靈活應對經濟轉移的企業,則很可能成為贏家。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全球制造業成本競爭驅動力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