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別讓制造業背著包袱賽跑

    星之球科技 來源:科技日報2017-04-25 我要評論(0 )   

    “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讓世界為中國制造點贊,這條路并不好走,振興實體經濟的根本之路在于改革創新?!比涨?,在由艾豐經濟發展研究院、廣東志高空調有限公司等主辦...

     
    《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制造強國的路線圖。 
     
    《中國制造2025》明確,通過政府引導、整合資源,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項重大工程,實現長期制約制造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
     
    “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讓世界為中國制造點贊,這條路并不好走,振興實體經濟的根本之路在于改革創新。”日前,在由艾豐經濟發展研究院、廣東志高空調有限公司等主辦的“2017中國制造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再次成為與會者的焦點。如何擺脫這種局面?著名經濟學家、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高尚全如是說。
     
    “中國實體經濟正面臨一場‘降稅沖擊波’,而且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高尚全強調,因此必須慎重對待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關于在中國發展實體經濟成本較貴的意見,正確分析社會上的兩種聲音,政府、社會應當提供有利于為實體經濟健康成長的環境。
     
    ——新聞緣起——
     
    我國制造業核心部件急缺
     
    關注中國制造業的公眾,都會對去年初總理的“圓珠筆之問”印象深刻,一面是我國鋼鐵產能嚴重過剩,一面是一些特殊品類的高質量鋼材仍需進口,這其中就包括圓珠筆頭上的“圓珠”。如今,一年多過去了,山西太鋼終于找到圓珠筆尖制造“秘方”,并有望在未來兩年,實現完全替代進口。
     
    事實上,“圓珠筆之問”更是“中國制造業之問”。中國作為世界制造業大國,為何卻無法實現一個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發和生產?圓珠筆尖問題解決了,但很多核心零部件依然依賴進口。工信部資料顯示,我國高端芯片與通用芯片的對外依存度高達95%,也就是說幾乎95%的高檔數控系統、高檔液壓件和發動機等都依靠進口。進口材料的成本上升、社會資產價格上漲等因素直接影響著我國制造業的成本,使其居高不下。
     
    再就是制造業產出效率整體偏低,導致產品附加值不高,在全球產業鏈中處于中下游的分工地位。以iphone手機為例,我國是iphone手機的組裝生產基地,但每生產一部手機我國僅獲取總利潤的3.63%,美國企業獲取近50%的利潤,日本企業獲取30%以上的利潤,韓國企業獲取10%以上的利潤。
     
    有專家說,我國制造業規模大與產值小的不均衡現象,也折射出我國制造業存在產出效率與附加值偏低的問題。
     
    ——核心關注——
     
    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
     
    “中國制造業要改變大而不強的局面,需要靠自主創新和整體勞動隊伍技能水平的提高。”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封凱棟說。
     
    封凱棟表示,當前,中國制造正向“中國智造”轉變,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不論是德國的“工業4.0”還是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它們都嘗試著升級整個工業經濟平臺來重新獲得對制造活動的控制權,而在新的平臺中,系統控制權的爭奪會重新劃分智能制造的全球版圖及利潤分配。中國必須要在相對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這一轉變,因為新一輪后發國家以“低成本制造”模式的崛起,正在逐步地侵蝕中國已有的制造業領地。
     
    “值得強調的是,‘智能制造’系統,不僅僅是一臺機器、一個工位、一個工廠或者一個產品的智能化。”封凱棟強調,“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強調的都是“系統的系統”,也就是各個制造系統所集成的大系統,通過大數據、深度計算和智能網絡來形成決策,來半自動地指揮智能工廠、智能物流的運轉,完成從需求分析,到訂單形成,到物資調配,到制造及生產協作,最后形成智能運輸分發的過程。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核心部件中國智造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