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3D打印機沒有復雜的操作按鈕,操作電子屏也可以隱藏,由河北虹天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國內首臺智能語音便攜式3D打印機。“你可以給它起名,喊名字就可以開機操作或下達任務,而且攜帶方便、自重輕。”河北虹天副總經理王國興對國際商報記者說。
我國3D打印技術發展迅速,但仍處于新技術的產業化初級階段。根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的預測,2017年我國3D打印產業規模將達173億元,但目前國內尚未建立起統一的行業標準。王國興表示,3D打印設備生產商各自按照不同的思路和標準進行設計生產,因此無法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統一的售后和維修服務體系。
國家標準的缺失也限制了3D打印行業的“出海”。王國興說,雖然我國多項3D打印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但目前仍主要出口到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有健全的產業標準,國內中小企業各自執行的標準得不到信任,希望國家盡快制定統一的標準體系,帶領企業‘走出去’。”
此外,人才短缺也是3D打印產業“出海”路上的另一障礙,對此企業行動更為迅速。王國興介紹道,不少企業自發編寫了3D打印教材,并為高校提供3D打印技術實訓基地。在他看來,隨著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通過政府和企業合力,我國3D打印產業的大規模“出海”時代將很快到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