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產業的技術瓶頸和材料壟斷問題暫時無法消除,但卻另有針對當前情況的破解之道,這便是經營模式的轉變。中小企業的共享3D打印機服務和大公司的跨界聯合戰略都有助于提高3D打印技術在大眾市場和專業市場的接受度、普及度。
前幾年,3D打印概念炒得火熱,頻頻占據各種專業、非專業類網站的頭條,吸引了不少業外人士關注,業內權威更是時常發表新穎觀點、獨到見解。一時之間,談論3D打印儼然成為一種時尚。
然而概念炒作了一段時間后,日常生活中仍然很難看見3D打印產品或3D打印設備的影子,人們并未感覺到這項新技術為自己帶來多大改變。于是3D打印熱度漸退,雖然仍在業內保持著持續發展的勢頭,但在社會層面已漸趨沉寂,成了智能制造產業不溫不火的一隅。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因素是技術瓶頸。在生產速度、產品質量全面壓倒傳統制造工藝之前,3D打印永遠無法成為大規模生產的主力軍。此外,本身在技術層面就局限頗多的3D打印材料,又被一些企業出于壟斷目的而橫加人為限制,更是束縛了產業前進的腳步。這些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化解,需要業界科研成果的點滴積累和相關部門政策法規的跟進完善。
如此說來,3D打印產業將長期因這些問題的困擾而停滯不前了嗎?未必。雖然技術瓶頸和材料壟斷暫時無法消除,但卻另有針對當前情況的破解之道,這便是經營模式的轉變。前段時間小編曾為大家介紹過近年新興的一種3D打印企業經營模式——3D打印農場,這只是創新模式的一種。對于規模大小不盡相同的3D打印企業來說,還另有突破口。
3D打印雖然還存在大批量生產速度慢、層累結構強度差等弱點,但這并不代表該技術在當下的個人消費者那里沒有市場。其實隨著近幾年個性化、定制化消費潮流的興起以及3D打印技能培訓在基礎教育中的逐步開展,不少普通消費者對3D打印抱著躍躍欲試的態度。但由于資金和技術的限制,他們大多又不會去購買設備。
當下大火的共享經濟給了一些中小型3D打印公司巨大啟發,在這個無所不能共享的時代,何不共享3D打印機呢?通過開設線上平臺或開設線下實體體驗店,3D企業可直接與個人客戶建立聯系。消費者可以選擇租借整機、購買材料自行制作想要的物品,也可選擇自己不參與制作而是購買該公司的一次性技術服務,直接取貨。這樣一來,消費者無需付出太大成本即可享受3D打印服務,熟悉3D打印技術,而3D打印公司也會從這大批量小額度訂單中獲得不少利潤,進而支持自身運轉和產品研發。
而大型3D打印企業顯然需要另外一種思路。在自身實力雄厚、業界地位較高的基礎上,大型公司當從更為宏觀的層面拓展業務,這便是跨界強強聯合。最近不斷加碼3D打印的印刷業巨頭惠普便為業界做出了示范。它與服務業巨頭德勒達成合作,打算借助德勒龐大的全球制造業脈絡和豐富的運營經驗開展大規模生產。該計劃有望開創12萬億美元的制造業新市場。
無論是中小企業的共享3D打印機服務還是大公司的跨界聯合戰略,都是在做同一件事,即在技術未能取得明顯進展之前,盡量提高3D打印在大眾市場和專業市場的接受度、普及度,為實現技術突破以后真正的推廣打下基礎。這不僅是正視當前現實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也是以后長期發展所必做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