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專家:中國智能制造需補“工業2.0的課”

    星之球科技 來源:大公網2017-09-04 我要評論(0 )   

    第十一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舉辦期間,一場關于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的對話——中國制造2025吉林論壇9月2日在長春會展中心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中國制造2025吉林論壇9月2日在長春會展中心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第十一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舉辦期間,一場關于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的對話——中國制造2025吉林論壇9月2日在長春會展中心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此次論壇由吉林省政府主辦,吉林省工信廳、吉林省科技廳、吉林省貿促會、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承辦,一汽集團、中車長客股份、東北工業集團、吉林大學、長春應化所、長春光機所協辦。吉林省副省長金育輝、國家工信部裝備司副司長楊拴昌出席論壇并致辭。
      
    本次論壇以“智能制造•精益管理”為主題,國內外制造業企業高管、專家學者共約800人參會。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美國通用集團(GE)全球研發工業互聯網聯盟、制造業國際聯盟、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等國內外智能制造機構的專家,圍繞中國智能制造方向與政策支持、德國工業4.0時代的智能制造、美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及其深遠影響、智能制造時代的工業發展等作了精彩的主題演講,并在現場進行了交流與對話。
      
    此次論壇既是落實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部署、共商制造業發展大計的重大舉措,也是發揮吉林省制造業優勢、探索振興發展新路的實際行動。
     
    5位國內外制造業企業高管、專家學者圍繞智能制造方向與路徑在論壇現場對話。
      
    先補“2.0的課”再升級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技術突破和制造模式變革是全球都面臨的問題,各國提出概念不同的應對策略,包括中國制造2025、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等,本質上異曲同工,核心都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實現智能制造,但在具體實施方向上,各國有一定的差異,這是因為各國制造業基礎和產業現狀不盡相同。
      
    制造業國際聯盟執行主席、愛波瑞集團公司董事長王洪艷認為,目前我國大部分制造業企業還處于工業2.0甚至更低的發展階段,將這些企業一下子提升至工業4.0是不切實際的,而如何在現有基礎上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精益制造、精益管理是必須補上的一課,“對于我國大部分制造業企業來說,一個很殘酷的事實就是我們要補2.0的課”,王洪艷說,“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運用互聯網思維,用最短的時間來追趕智能制造的大潮。”
      
    東北工業集團是吉林省最早開啟精益管理模式的制造企業。受益于較早進行“工業2.0補課”,今年集團產值預計突破80億元。東北工業集團董事長于中赤介紹說,通過自主研發、并購重組再創新、搭建精益數字化平臺等路徑,東北工業集團已基本實現“初級調整”,產品從機械制造等傳統產品向電子產品大步轉型,供應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的電子類產品份額已達45%,成為一批行業標準的制定者。
     
    此次論壇上,專家學者也為吉林省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出建議。
      
    通過技術創新“彎道超車”
      
    美國通用集團(GE)首席科學家、全球研發工業互聯網聯盟理事長Dr.JosephJ.salvo認為,技術創新才是中國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最佳路徑。他認為在一個成熟的行業里,企業采用各種管理方式降成本,是一個最終歸零的競賽,特別是當一種新技術取代原有技術的時候,再先進的管理方式都不能拯救企業。所以企業要主動擁抱新技術。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曲道奎則表示,中國制造業升級未必一定要循序漸進,借助外部資源整合各種要素,完全可以實現制造業的“彎道超車”。
      
    對于吉林省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方向,專家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張綏新認為,長春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有很強的歷史傳承和豐富的人才儲備,應該抓住汽車工業這個龍頭做大做強,帶動產業鏈上更多的制造業企業加速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

    東北亞覽會機器人智能制造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相關文章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