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3D打印機打印頭采用的螺旋結構是借助高壓力經由噴嘴輸送塑料線材,而激光則快速加熱和熔化材料。研發這款3D打印機的初衷是為了克服FDM 3D打印技術的三個難題:打印速度慢、擠出力低、傳熱慢。
螺旋結構取代了傳統FDM 打印頭的標準“空轉輪”結構,可以處理專門研發的帶有紋理的線材,增加線材抓握力,使得打印頭可以更快輸送線材。而激光器則是在線材進入噴嘴前加熱和熔化線材,加快傳到加熱速度和確保線材更徹底地融化。另一個加快打印速度的特點是新門架設計。一個H形框架由兩個電機供電,并連接到一個保持打印頭的移動臺上。
研究人員使用這款打印機打印了幾個復雜物體,每個物體只用了5到10分鐘,其中包括微型椅子,麻省理工學院10號樓的簡化模型,眼鏡架,螺旋杯和螺旋錐齒輪。
但研究人員發現在打印過程中會出現打印層來不及冷卻硬化的問題,可能需要進行手動冷卻打印層,因此這款機器仍需進一步改進。此外,研究人員還計劃嘗試使用高強度聚合物和復合材料進行打印,并嘗試大規模的3D打印。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