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破解“疫苗上鏈”:溯源易破,防偽難攻

    johnny 來源:騰訊新聞2018-07-25 我要評論(0 )   

      7月15日,一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通告稱,長生生物在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過程中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

     

      7月15日,一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通告稱,長生生物在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過程中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藥品GMP)行為,并責成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收回長生生物相關《藥品GMP證書》。

      由此,疫苗的社會焦慮被點燃。

      長生生物共有6個疫苗,目前2個已經被停產。除了凍干人用狂犬疫苗因編造生產記錄和產品檢驗記錄被停產,百白破聯合疫苗則是因效價指標不符合標準規定被停產,這批疫苗中超過24萬支銷往山東,涉及超21萬兒童。

      消息一出,社會嘩然。問題疫苗可謂由來已久,其中關系和利益錯綜復雜。此次疫苗事件的一個焦點是——疫苗企業生產記錄造假。盡管國內疫苗類制品實施批簽發制度,然而為了將不合格疫苗產品推向市場,部分生產商千方百計編造生產記錄和產品檢驗記錄,隨意變更工藝參數和設備,使得疫苗真假難辨。

      在一片議論聲中,“疫苗上鏈”的呼聲漸高。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能否杜絕問題疫苗?接受區塊鏈真相(ID:chaintruth)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區塊鏈有望解決疫苗溯源問題,但在數據上鏈的真偽辨別和鏈上數據與物理數據的映射環節依然存在挑戰。

      消滅問題疫苗任重道遠,但我們相信:點滴皆是進步。

      監管碼落幕 藥品可追溯體系有待統一

      國內疫苗等藥品的可追溯體系,早有試水。

      2005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與中信二十一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始建設中國藥品電子監管平臺。到2012年2月底,已將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血液制品、中藥注射劑、疫苗、基本藥物全品種納入電子監管。按照2011-2015年藥品電子監管工作規劃,至2015年年底,監管將覆蓋國產及進口的全藥品制劑及其全流通環節,并實現可追溯。

      其具體做法是,為每一藥品銷售最小單位加印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碼(賦碼),從廠家到各級經銷商、再到藥店等終端環節,每一次藥品的出庫入庫、核準核銷都需掃碼記錄以保證藥品全程可溯及。銷售終端將配備數字證書(密鑰),用以查詢詳細信息。未入網及未使用藥品電子監管碼統一標識的產品不得上市銷售。

      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碼

      如果這一體系最終建立,意味著電子監管碼將成為藥品的唯一身份證明,通過“解碼”即可了解其全流通環節。

      隨著監管碼由部分藥品向全藥品制劑鋪開,此前階段性工作中尚未系統性出現的阻力逐漸浮出水面。同時,由于這一體系依靠單家企業運營,引發外界質疑。2016年2月,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暫時叫停藥品電子監管;2016年7月28日,新修訂實施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去除了電子監管碼相關敘述,取而代之的是“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建立藥品追溯系統,實現藥品可追溯”。

      2016年9月22日,原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關于推動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者完善追溯體系的意見》,鼓勵藥品、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對產品最小銷售單位賦以唯一性標識。監管碼時代強制性追溯服務被廢止,取而代之的是各級主管部門對生產經營者自建追溯體系的監督;并鼓勵信息技術企業提供服務,但不得強制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者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除三類特殊藥品另有規定外,《意見》并未明確提出“可追溯”的統一標準。各方也并未明確統一包括疫苗在內的其他藥品制劑“可追溯性”的建設方式。各地、各組織、各信息技術企業等主體均致力于形成合法有效的可追溯系統。

      疫苗上鏈:溯源易破,防偽難攻

      7月23日,就在長生生物疫苗事件被廣泛討論之后,一些關于“疫苗上鏈”的呼聲漸漸升溫。為疫苗生產企業提供“0利潤”的區塊鏈溯源技術服務、徹底杜絕疫苗造假……一則則廣告在微信朋友圈傳開,區塊鏈仿佛成了根治疫苗造假的終極武器。

      盡管這些帶著營銷意圖的行為引來不少圍觀和爭議,但其背后的區塊鏈溯源技術仍值得探討。

      早在2016年3月,山東疫苗案爆出后,便有業內人士提出用區塊鏈解決疫苗溯源問題。

      傳統的追溯做法,是對每一支疫苗進行編號。但是這種做法有三個缺陷:首先,編號容易被假冒;其次,就全國范圍而言,這樣一個編號系統太過巨大,工作量難以承受;第三,其信息容易被篡改或刪除。

      井通科技COO黃晏清告訴區塊鏈真相(ID:chaintruth),區塊鏈最大的作用就是把數據搬到鏈上,使得數據可溯源,防止數據發生篡改、修改。

      黃晏清說,目前的區塊鏈技術水平已經可以滿足藥品溯源的需求,“我們鏈上的TPS(系統吞吐量)可以做到5000次,共識時間可以做到秒級,參與共識的節點達到250個,這樣已經可以滿足產業的需要。”

      但可溯源并不代表防偽。點融網創始人、星合資本董事長郭宇航稱,簡單地將疫苗數據上鏈,只是完成了一個形式工作,但是如何杜絕假疫苗問題,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細節。尤其是操作層面的問題,難以靠區塊鏈解決。

      在他看來,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轉化有一個繞不開的過程,這個轉化過程存在線下被掉包的問題。

      比如將疫苗的識別碼上鏈,可以確保識別碼不會被篡改;但是如何確保上鏈的識別碼不是仿造碼?又如何確保瓶子里的疫苗就是正品?這些問題都需要在線下解決。

      物聯網破解防偽,體系建設是難題

      在山東疫苗案爆出后,廣東省企業廣東區塊鏈應用技術研究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平友曾表示,采用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地彌補現行疫苗在生產、流通、使用整個環節中的漏洞,如果再出現疫苗問題,也很容易查清整個案件的來龍去脈。

      埃克森爾大陸運營負責人李雪薇在2014年便開始關注區塊鏈溯源和食品防偽,“我們的做法是,在食物生產材料階段就會以物聯網設施監測,在植物生長階段通過土壤監測器確保植物生長全程不被移動。從生長、加工、再到成品,所有的數據上鏈。”整個鏈條的數據環環相扣,一旦發現終端食品出現問題,便可以追溯問題產生的環節并確定責任人。這樣的違法成本使得造假者不敢輕易造假。

      在此思路下,郭宇航的設想是,對疫苗生產環節進行全程監控,把生產廠商所有的生產記錄上鏈,也是一種自證清白的方法。“一個正規的生產廠肯定有工商、稅收數據,此外還有生產原料的進貨、加工數據。這樣一來,如果只采購了100瓶疫苗的原材料,正常情況下不可能生產出110瓶產品。”

      將生產標準和生產經營數據以智能合約的方式寫入鏈上,一旦發現藥品成分的數據低于生產標準,或者經營數據異常便啟動智能合約。如此一來,防偽可破。

      在他看來,正規疫苗生產廠商把產、銷、存全部上鏈,同時又能經得住監管部門的線下檢查,廠商的責任就更為透明。運輸環節再通過物聯網設備加以規范,這樣一來造假成本大大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或將避免人為問題疫苗的出現。

      但物聯網設施的搭建并非易事。黃晏清說,目前的技術條件下,物聯網硬件設備是存在的,且能夠做到和區塊鏈技術結合;但是如果想要做到疫苗全流程溯源,需要把疫苗的整個生產線各個環節進行改造,加入監控探頭,同時還要確定接入探頭后的工藝不會影響產品的質量,然后再將這些數據記錄到鏈上。

      行業缺乏規范,什么數據可以公開、什么數據不可以公開,并無定論。“比如有一批藥在生產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是否需要銷毀,銷毀的成本有多大,誰來為問題買單,都需要做出一個明確的標準。”

      除此之外,還要將這些數據與監管部門的規范統一,確保各個環節的生產流程符合生產規范。“這是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不斷摸索,目前業內還沒形成一個解決方案。”黃晏清說。

      聯盟鏈被看好,現階段溯源鏈存“炒作”

      在這種情況下,便出現兩種方案:疫苗上鏈,是選擇公鏈還是聯盟鏈?

      黑湃科技CEO郭鵬舉認為,公鏈是一個探討方向。“這條鏈應該是一條由監管機構主導的基礎設施,通過全民參與、匿名舉報、獎勵舉報的方式解決鏈上數據存偽的問題。”

      這種方式下,就減少了對線下復雜物聯網設備的依賴,實施起來更方便;但在大眾對區塊鏈復雜的代碼表現形式難以理解的情況下,全民參與、匿名舉報的方式并非適用。“區塊鏈是一串復雜的代碼,就算專業人士也需要仔細辨別才能發現問題,讓沒有編程基礎的公眾去辨別這其中的偽造信息,幾乎是不可能的。”某溯農鏈創始人稱。

      另一種方式,則是聯盟鏈。“我個人覺得疫苗上鏈,由行業主導會更好,融合監管、行業、制藥企業和下游銷售渠道和醫院的聯盟,更適合中國國內的現狀。”黃晏清說。

      聯盟鏈具有行業監管的優勢,既可以讓監管部門擁有監管權,也能對所有查詢者開放查詢權,同時還能集合區塊鏈溯源、防篡改的特性。

      采取這種方式上鏈,目前需要考慮的,便是醫藥企業探頭設備改造費用有多大,入網上鏈的成本有多高;如果走“曲線救國”的方法,初期通過人力進行數據錄入,是否又會出現“尋租”的情況。

      “如果有一種手段能低成本解決這些問題,疫苗上鏈就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黃晏清說。

      區塊鏈真相(ID:chaintruth)發現,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依托區塊鏈技術搭建的疫苗溯源平臺。7月23日早間開盤,易聯眾股價一字漲停。而在幾天前,這家公司對外宣稱與螞蟻金服通過區塊鏈技術在疫苗溯源、處方外流等方面已開展合作,其董事會秘書李虹海本月在活動中表示,區塊鏈是個創新業務,公司已經安排專人進行研究、探索。

      推出疫苗溯源項目的易聯眾股價一度“一”字漲停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紫云股份也搭建了紫云藥品追溯云服務平臺,今年3月其發布公告稱,該平臺被商務部市場秩序司納入追溯體系建設典型案例。公告稱,該平臺可以使藥品追溯數據實時地寫入區塊鏈中,“一物一碼,物碼同追”,藥品追溯數據真實和不可篡改。但公告對“一物一碼,物碼同追”如何確保鏈上數據與實物藥品的真實關聯并未詳細解釋。區塊鏈真相搜索相關信息,鮮有該平臺的相關應用報道。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區塊鏈業內人士稱,區塊鏈和醫藥制造廠商結合需要具備幾個因素:首先需要有對醫藥制造、區塊鏈技術、醫藥監管等都非常熟悉的人才;此外醫藥公司做區塊鏈溯源結合,需要有一個好的場景,使得藥企自身有動力;再加上每錄入一條數據,需要消耗鏈上的算力,也即需要一定的成本。醫藥上鏈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很多溯源鏈,目前看是做了一個秀,或者賺賺眼球,或者有的上市公司為了提升一下股價。因為如果只有幾家企業搞了一個鏈,意義并不大。”在他看來,這種“本身是給制藥企業增加成本”的事情,如果沒有很好的激勵手段,很難推得動。

      但這并不能阻止疫苗上鏈的訴求。在科技日益進步的時代,通過利用前沿技術最大限度減少人為作惡的可能,已經是社會共識。

      疫苗上鏈也許無法徹底消滅問題疫苗,但我們相信:在點滴努力之下,所有普通民眾的期待,都將最終成為現實。

    轉載請注明出處。

    疫苗案溯源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相關文章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