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這些柔軟的結構是通過3D打印技術實現的,并嵌入了磁性顆粒,可以拉伸和壓縮以抓取和移動小物體。該團隊為了制造這些機器人網格,首次混合了由硅微珠、液體硅,水和重要的羰基鐵顆粒制成的“墨水”。隨后這些東西就可以被3D打印成各種網狀,然后在烤箱中固化,形成柔軟、柔韌的結構。我們看到這些機器人可以像昆蟲一樣漂浮在水面上。
為了能夠控制結構,可以通過改變磁場和上下調節強度令其打開和關閉。例如打開該磁場可能會導致網格朝向一端碾壓,然后在再次關閉該區域時彈回到其原來的尺寸。通過改變網格的大小和形狀,團隊能夠為各種目的創建一些不同的機器人設計。
此外,研究人員通過制作了一張大而平的薄片,中間有更多“線”。當磁場打開時,網狀物朝向中心收縮,使其在其表面上保持一滴水。但是如果關掉磁場,網狀物伸展到它的全尺寸,讓液滴落入下面的水中。該設計可以允許液體運輸,并可根據需要混合使用。
最后,這項研究顯示了3D打印和柔性機器人相結合的新興領域的能力。就目前來看這是柔性機器人執行器的早期概念驗證。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