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財政部:上半年個稅同比下降30%,減稅在制造業體現明顯

    星之球科技 來源:澎湃新聞2019-07-16 我要評論(0 )   

    2019年上半年減稅效果如何?7月16日,財政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相關數字:今年前6個月,個人所得稅5639億元,同比下降30.6%。

    2019年上半年減稅效果如何?7月16日,財政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相關數字:今年前6個月,個人所得稅5639億元,同比下降30.6%。

    上半年稅收收入比一季度顯著回落。上半年全國稅收收入增長0.9%,比一季度增幅回落4.5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下降3.3%。

    財政部國庫集中支付中心主任劉金云介紹,上半年,減稅政策在制造業等行業體現明顯,特別是從5月份起,深化增值稅改革減稅效果更加突出,稅收收入連續兩個月下降,主要行業受益明顯。

    具體來看,上半年制造業稅收同比增長4.9%,增幅比一季度回落6.8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儀器儀表、電氣器材、紡織、化工等行業增幅回落明顯;交通運輸倉儲業、信息傳輸軟件服務業稅收分別增長0.9%、0.5%,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0.3個、6個百分點;批發和零售業稅收同比下降0.5%,而一季度為增長3.5%。

    分稅種看,上半年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5.9%,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10.7個百分點,主要是去年降低增值稅稅率政策翹尾和今年增值稅新增減稅效果進一步放大的影響。

    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5.3%,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7.5個百分點,主要受提高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以及5月底出臺的保險業手續費及傭金稅前扣除比例上調等減稅政策影響。

    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同比下降2.7%,主要是增值稅減稅效果持續體現。

    個人所得稅同比下降30.6%,主要是去年個人所得稅提高起征點、調整稅率的政策翹尾和今年增加六項附加扣除的減稅效應疊加釋放。涉及小微企業普惠減稅的“六稅兩費”(包括資源稅、房產稅等)合計下降0.2%。

    大規模減稅降費背景下,如何確保基層財政平穩運行?

    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郝磊表示,受落實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今年財政收入增幅放緩,收支壓力有所加大。對此財政部高度重視,中央財政主要是加快對地方轉移支付下達進度,同時積極督促和指導地方加強收支預算管理,做好基層財政保障,確保“三保”不出問題。

    郝磊表示,為支持地方財政平穩運行,今年預算安排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是近幾年最大的。在此基礎上,中央財政加快預算下達進度,截至6月13日(全國人大批準預算后90天),轉移支付預算已下達92%,比去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其中,均衡性轉移支付、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都已全部下達地方。省級財政也普遍加快了預算下達進度,及時下沉財力,彌補基層財政減收。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加快轉移支付下達進度。為支持地方財政平穩運行,今年預算安排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是近幾年最大的。在此基礎上,中央財政加快預算下達進度,截至6月13日(全國人大批準預算后90天),轉移支付預算已下達92%,比去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其中,均衡性轉移支付、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都已全部下達地方。省級財政也普遍加快了預算下達進度,及時下沉財力,彌補基層財政減收。

    二是多渠道籌集資金實現收支平衡。積極指導地方財政部門統籌采取加大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力度、提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比例、盤活存量資金資產等方式平衡預算。據了解,一些地方已采取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清理盤活存量資金、安排地方國有企業上繳利潤等方式彌補減收。

    三是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督促地方財政部門進一步加大一般性支出壓減力度,嚴控“三公”經費預算。同時硬化預算約束,從嚴控制預算追加事項,執行中原則上不再出臺增加當年支出的政策。一些地方還主動加大壓減力度,進一步嚴格預算追加程序,將節省下來的資金優先用于落實“三保”等方面。

    四是兜牢基層“三保”底線。要求省級財政部門對本地區基層“三保”支出安排和執行情況進行摸排,統籌中央轉移支付和地方自有財力,加大財力下沉力度,盡可能向基層財政困難地區和受減稅降費影響較大的地區傾斜,增強相關地區財政保障能力。有的地方還對“三保”支出實行專戶管理,建立了“三保”保障情況月報告和重點關注名單制度,多措并舉切實兜牢“三保”底線。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