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工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 馬新強 |
“我覺得‘唯一’可能太絕對了,應該是領先比較多。”日前,華工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馬新強做客由上證報和約珥傳媒聯合打造的《直面掌門人》,面對主持人關于“獨家絕活”的提問,這位文質彬彬的儒帥如此回答。
今年是華工科技成立20周年,從一家年營業額不足8000萬元的校辦企業,到去年營收超過50億元,華工科技取得了令人贊嘆的成績。不過,馬新強并不滿意。他說,通過20年的努力,經營團隊更加成熟,人才隊伍更加健全,各種制度更加有效,“華工科技的基礎打得還可以,未來5年,一定是快速發展的5年?!?/span>
“沒有核心技術的產品好做,但利潤率低,這不是我們追求的方向,高質量發展必須有相當的利潤做保障,否則你拿什么去兌現對員工、股東的承諾。”馬新強說,如果一家企業不能為社會提供滿意的產品,不能為員工營造創新的空間,不能為股東提供好的回報,絕不是一家好企業。
馬新強說,華工科技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一個目標:代表國家競爭力,具備國際競爭力。現在,華工科技已基本達到了這個目標,未來的發展目標是成為國際一流品牌?!俺删鸵涣髌放疲覀兛渴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開放的胸襟,不斷批判、進化?!瘪R新強說,這是他的夢想,也是全部華工科技人的夢想。
校辦企業闖市場
1999年,華工科技由原華中理工大學數家校辦企業重組設立。成立伊始,馬新強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撕掉“校辦企業”的標簽,走市場化之路。
當時已在高??萍计髽I里“扎”了12年的馬新強,對市場化有著深刻的體會:“高校企業的最大優勢在于背靠高校,具有強大的科研能力和豐富的人才,同時劣勢也比較明顯,缺乏經營管理人才,再加之產權不清晰,行政屬性明顯,導致企業缺乏后勁,持續發展能力差?!?/span>
圍繞市場化,華工科技先后實施了四項重要舉措: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按照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利用上市募集到的一部分資金實施海外并購,成為行業內最早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搬離校園,在現代化的科技園內開疆拓土,為提升產業層次和規模打下了基礎;實行人才市場化,有計劃地引進社會成熟人才、優秀大學畢業生,實行干部能上能下,薪酬市場化。
“我們的核心員工基本都是公司成立后自己培養、引進的,這些年形成的具有華工科技特色的‘相馬’、‘賽馬’機制,為企業帶來了創新和活力。”馬新強介紹。
從校辦企業到上市公司,從小作坊、小批量的生產模式,到現代化廠房、大規模生產、全球市場開拓,從千萬級到幾十億級的規模,回頭來看,公司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改變。
2017年6月,在華工科技董事會上,馬新強連任董事長并兼任總裁、黨委書記,三職“一肩挑”,公司副總經理由6名精簡到3名。對于這輪人事調整,馬新強主動解釋:要效益不要“面子”,希望和團隊一起將公司帶入高質量發展的通道上來。
信奉“改革永遠在路上”的馬新強持續推進變革:強化“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力推組織架構變革,減少管理層級,提高管理效率和客戶響應速度;以業績為導向,管理下沉,通過薪酬變革、精準激勵,激活干部、員工活力,加大對各級管理者的要求和考核,讓價值貢獻者擁有更多獲得感。
一系列改革舉措已反映在公司業績上:今年上半年,華工科技凈利潤預增71.63%至88.24%。
50多項“中國第一”
對于企業來說,發展必須落在產品上,通過產品和服務來實現商業上的價值。華工科技的市場地位,就是通過一個一個拳頭產品“打”出來的。
據介紹,20年來,華工科技先后誕生了50多項“中國第一”,包括首套國產化數控激光切割機、首臺高性能光纖激光器、首臺工業級紫外激光器、首個半導體激光器芯片、首套汽車白車身激光焊接系統……
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是科技創新能力的有力證明。在汽車車身激光焊接領域,以前主要是德國企業在做,用戶也主要是德國企業。最近十來年,隨著中國汽車制造產業的升級,也大量需要激光焊接裝備,華工科技旗下華工激光主導研發的“汽車制造中的高質高效激光焊接、切割關鍵工藝及成套裝備”,歷經12年技術攻關,在全球汽車制造技術史上創下 5 個首創,打破了國外企業在該領域 40多年的壟斷。
“2009年,我國發布了《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我們正好在那一年推出了國內首條白車身激光自動化焊接生產線,同時開始布局汽車電子。中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這十年,也促進了公司激光裝備業務、傳感器業務的技術、產品創新?!瘪R新強介紹,在汽車白車身激光焊接領域,國內基本上都是華工科技在做,份額占到約90%;同時,面向汽車熱成型行業,公司開發的三維五軸高速激光切割機已獲大批量采購;此外,還有面向新能源汽車開發的智能加熱控制系統,全球只有華工科技和德國兩家企業可以做,現在占到了國內60%的市場份額。
在激光裝備領域,華工科技也闖出了一條自力更生的路。
2005年,華工科技研制的國內首套數控激光切割機出口北美。“光源是激光設備的核心,當時我們用的是二氧化碳激光器,而光纖激光器因光束質量好、成本低、轉化效率高,被歐美發達國家越來越廣泛應用于工業及軍事領域,我們捕捉到了這一技術趨勢,不遺余力投入該領域,引進閆大鵬博士成立銳科激光,做中國人自己的光纖激光器?!瘪R新強說。
2007年開始,銳科激光率先在國內實現了從低功率到高功率激光器的產業化。初創時期,產品還存在不足,華工科技就充當起“試金石”的角色,雙方緊密合作,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如今,銳科激光已是國內當之無愧的光纖激光器龍頭。
“拓展激光工業化應用,最重要的是高性價比。幾年前,我們從國外采購的萬瓦光纖激光器都要800萬元,通過光源國產化,現在一套裝備就400萬左右。通過實施垂直整合,憑借性價比優勢,進口替代的空間越來越開闊,今年上半年,華工科技激光切割機產品線國際業務增長105%?!彼f。
光通信迎5G風口
今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幾天后,數十家機構趕赴華工科技調研,目的很明確,他們想打探這家公司在5G產品上的儲備以及進展。據華工科技此前披露,去年9月,公司已獲得國內首個5G光模塊訂單。
“5G光模塊,我們在國內肯定是領先的,從今年5月份開始,產品交付出現放量。”講到這里,馬新強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據了解,圍繞5G前傳、中傳和回傳網絡建設需求,華工科技重點布局了25G、50G、100G、200G高速率光模塊產品,并提供全套解決方案;同時,公司緊抓數通市場“風口”,推出數通高端產品400G FR4/DR4/SR8光模塊,采用了高頻補償、PCB散熱、硅光集成等先進技術,在提升性能的同時大幅降低成本,且各方面指標、參數位于業內領先水平。
“5G和數據中心,是我們公司產品的三個主要應用領域之一,大家都關心的光模塊,我們的市場份額肯定不會比4G的時候低!”馬新強介紹。據查,在4G建設高峰期,華工科技的光模塊市場占有率超過30%。
強大的垂直整合能力為業務提供了保障。據了解,華工科技旗下的華工正源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具備從光芯片到封裝到器件再到光模塊的全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的企業,國產光芯片的研發進度也已趕上國際水平。光芯片代表著光通信行業最核心的競爭力,隨著5G時代的到來,25G光芯片將是未來光芯片的主流產品。
據介紹,由華工科技參與設立的云嶺光電已完成25G光芯片及器件優化設計,預計今年實現量產,填補高端光芯片國內空白。25G光芯片完成量產后,50G光芯片的研制也將提上日程。
在最近的一次機構調研中,華工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5G主網的建設會帶動光模塊的放量;5G手機的更迭,會帶動激光微加工在面板、3C等領域的需求;圍繞5G深化應用,各種終端產品的需求會不斷提升,這也將為公司業務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