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蘇粵產業對比與激光裝備發展分析

    rongpuiwing 來源:激光制造網/Johnny2019-08-06 我要評論(0 )   

    近日,各省市陸續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GDP數據,廣東省繼續領跑全國,以大約2000億的優勢領先第二名的江蘇。兩省的增速相同,江

    近日,各省市陸續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GDP數據,廣東省繼續領跑全國,以大約2000億的優勢領先第二名的江蘇。兩省的增速相同,江蘇自古以來是我國富庶之地,而廣東則受益于最早改革開放的政策而首先發展起來。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GDP成為人們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標,而蘇粵之爭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模式對比

    廣東的珠三角最早是以“三來一補”的低端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發展起來,同時依靠港臺的產業轉移;而江蘇較為發達的蘇南是得益于大量的鄉鎮企業崛起,同時依靠大型外國企業投資的產業園發展。在金融危機后,廣東大力推動制造業升級,而幾年后江蘇也緊隨其后推動產業走向高端。


    人文對比

    廣東省目前擁有人口超過1.1億,其中外省流動人員超過3000萬,并且每年的新增流入人口是全國最多;江蘇省目前人口約8000萬,其中外省流動人員約1000萬。在人口數量以及年輕人占比率,廣東更勝一籌,這從節日網絡紅包量、外賣數量、網購消費額等指標可以得出,廣東多年是全國第一。但是在人才培養和教育資源上,江蘇擁有更多水平較高的大學,比如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江蘇大學、蘇州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南京理工等,在人均教育程度、大學入學率和科研機構、院士出產量等多項指數在全國名列前茅。


    區域城市化對比

    廣東坐擁廣州、深圳兩座一線城市,這兩個城市爆發出強大的創新創業區域龍頭效應,帶動珠三角產業合理分工發展。由于廣東經濟活動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城市,讓這個地區成為全國產業鏈最完善、經濟活力最密集的地區。江蘇的長江沿岸蘇南城市是經濟最集中地區,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域創新創業龍頭是上海,省內的蘇州、南京無法擔當龍頭,這方面江蘇略顯不足,然而蘇南擁有廣闊的平原,經濟活動和建筑規劃集中度稍低,發展空間更加巨大。


    產業結構對比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廣東的經濟影響力十分強大,這是因為很多品牌的產品被消費者最終接觸、使用。比如最流行的新興互聯網、數字經濟,最集中的要數廣東、北京和杭州了。


    在廣東就擁有人們常見的騰訊、微信、網易、唯品會、酷狗、迅雷;在電子制造與通信產業,廣東就更是無敵手:華為、中興、富士康、vivo/OPPO等;在家電方面,美的、格力、志高、格蘭仕、TCL、創維等占據全國超過一半;在沒什么技術含量的房地產,居然也能夠領先全國,去年全國三強的碧桂園、恒大與萬科居然都是廣東成長的企業,筆者確實是不得其解。


    這些很多都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很多人印象中就感覺廣東的企業品牌影響力更大。


    再來看江蘇,人們印象中能夠在全國叫得響的品牌可能是蘇寧、小天鵝、熊貓電子、雨潤、洋河、徐工、海瀾之家等幾個。江蘇的中小企業、家族企業眾多,然而呈現出大而不強的特點。


    其實這是一個產業結構差別造成的一個誤解,江蘇的很多電子制造是外國企業,比如三星、羅技、西門子、日立、飛利浦等,雖然貢獻了產值和稅收,但這些無法算入本土企業實力;另外江蘇的產業支柱還有化工、化纖、鋼鐵、水泥、光纖光纜等,這些都是可以為廣東的產業提供原材料,但不一定會被消費者認識。


    鋼鐵方面,有沙鋼集團、中天鋼鐵、南京鋼鐵、申特鋼鐵;光纖光纜則有著名的亨通光電、江南電纜、永鼎股份、通光電子、法爾勝等;太陽能產業上江蘇也是很棒的,占據全國超過三分一,比如天合光能、尚德、協鑫集成等;


    機械制造與激光裝備產業對比

     值得一提的是,在機械制造設備、智能裝備方面,江蘇傳統上擁有很大的優勢,從折彎、切削、鉆孔、剪裁、打磨等工藝的機械非常完備,比如徐工、亞威、揚力、力豐、金方圓、南京工大數控等。在交通制造有中車戚墅堰機車、中車南京浦鎮車輛等。相對而言,廣東在機械設備與數控方面薄弱一些,然而這一缺點廣東在激光裝備上算是彌補了一些。


    在激光裝備方面,廣東憑借制造業轉型升級,較早推廣激光應用,誕生了大族激光這一龍頭,另外還有業績億元以上的企業近30家。而江蘇省的激光裝備近年來發展加快,規模已經與武漢相當,包括領創、天弘、德龍、迅鐳、慶源、中科煜宸、亞威創科源、維力安、大華等一大批企業。比較遺憾的是目前江蘇仍然沒有誕生一家能夠緊跟大族激光、華工科技的量級企業。毫無疑問目前江蘇的激光產業發展非常迅速,從激光材料、激光器、激光配套器件、激光裝備以及激光切割、焊接、熔覆等主要應用,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


    珠三角的激光加工市場目前在全國市場份額是最多的。在珠三角,激光裝備企業數量眾多,競爭激烈,很多企業也看準了華東的市場潛力,包括海目星、宏山、聯贏、銘鐳、創可等公司都在江蘇建立分公司或者工廠;而反觀江蘇的激光企業往華南的拓展稍稍偏弱,領創是去了河北滄州,德龍和首鐳分別去了深圳、東莞,其他基本上是銷售辦事處,在廣東形成規模的分公司或者辦工廠的不多。這也側面反映出未來坐擁兩省一市的長三角或許激光應用市場潛力更大,在競爭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空位,能夠吸引外來的激光裝備企業進入。


    來源:激光制造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蘇粵產業激光設備分析對比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