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技術發展,堅持推陳出新
從中國第一個激光專業班,到與國際大鱷同臺競技的領軍企業,作為中國激光技術和行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華工激光伴隨著中國激光,從無到有,從有到強。
提到華工激光總經理鄧家科,行業內稱得上一句無人不曉,入行近二十載,他陪伴著中國激光行業經歷了無數的大事記。20年前,國內激光技術尚不成熟,激光應用尚未流行,從小功率的激光打標機到大功率的激光切割機,中國激光產業面臨著嚴重的國外壟斷局面;而如今,中國激光市場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最大的應用市場,在技術上,國產高功率激光器、激光芯片陸續推出,中國激光產業飛速發展,國產激光品牌在國際市場上有了一席之地。
2000年,華工科技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當時國內第一家以激光為核心產業的上市公司,被稱為“中國激光第一股”。作為“第一股”華工每年都為行業帶來新的“血液”,針對中小功率,圍繞著超快激光器,特別是皮秒飛秒激光器在脆硬材料的切割、軟板硬板的切割應用上,華工激光推出了光刃系列LK300G/400G以及LK300,運用皮秒激光成絲切割技術,加工精度高,邊緣保存更加完整。此外,在高功率切割應用上,率先推出了國產的12000瓦的激光切割解決方案——MARVEL12000系列,為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鄧家科總經理對本刊談到:“我們的MARVEL12000W光纖激光切割機,采用自主研發的萬瓦級國產激光器,相對于進口產品,使用成本更低、維護更便捷,讓更多的中國企業能夠用得起高功率激光切割機,目前已在市面上成熟應用,有力提升了中國的裝備制造業水平,接下來我們將會陸續推出MARVEL15000W等更高功率的激光切割機,滿足市場需求。”
如今,華工激光已形成了完整的激光全產業鏈布局,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3C電子產品制造、汽車制造、白色家電以及快速消費品等行業,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制造業工藝水平的提升。華工激光不再單純作為激光加工設備生產商,更是激光全產業鏈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現正致力于成為智能化解決方案服務商,圍繞“裝備智能化、制造服務化、運營數字化”,華工激光為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標桿企業服務,滿足客戶對品質、生產效率、產品效能、個性定制等多樣化的需求。
加快布局“智能制造”
中國的激光產業自2008年開始,經歷了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如今,激光在中國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空中樓閣,而是“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了一個相對成熟的市場。對此,鄧家科總經理表示,當下,華工激光的戰略是:積極發展,有效管控,全面提升經營質量。自2018年后半以來,由于客觀經濟環境的原因,工業市場存在著動蕩,在此情況下,華工激光保持高質經營,在凈利潤率上依然保持了不俗的增長。
與格力集團聯手,在經過實地考察之后,針對家電的生產環節,華工激光為其打造了“量身定制”的智能解決方案,包括:打標、焊接等環節。華工激光秉持‘1+N’的理念,即1個激光技術向N個行業拓展,360度全方位對接細分行業應用,發掘出更多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應用,以實現多維度的創新突破。
鄧家科總經理提到:“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逐步提升,自動化會越來越成為中國工業發展的趨勢。”華工激光也正積極進行戰略部署,加快設備數據采集信息化、工廠無人化、解決方案定制化的推進。未來華工激光希望建立完整的智能工廠,踐行國家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為客戶創造更高的價值。
立足當下,展望未來
據統計,2018年以來,激光的應用在中國大概占到了45~50%,這意味著,如今,中國的激光市場已經是爭奪激烈的紅海市場。因此,鄧家科總經理認為:在這種激烈競爭的環境下,打造核心技術競爭力依然是企業的‘致勝法寶’。所以,企業需要向更高的智能制造轉型,圍繞激光或激光應用的企業,除了做激光業務外,也可以延伸到其它板塊。
他指出:峰值更高,脈沖能量更高、脈寬更大的超快激光器在未來應用前景看好。隨著環保標準的提高,傳統的油墨噴沫的這種印刷未來勢必將被激光所取代。未來,激光裝備產業會朝著光源高功率、高精度,激光智能設備多維度、大幅面、復合功能等方向發展。此外,增材制造和焊接市場也是值得關注的重點,華工激光就此也在積極深入。華工激光的高端激光裝備和工藝技術,例如切割、焊接和打標等在汽車、3C消費電子以及精密材料等眾多加工領域都大展身手。
據悉,為了更好和進一步地發展,華工激光在武漢東湖高新科技開發區光谷未來城,建成了密微納加工智能產業園,整合產業鏈,打造國內產業鏈最完整、最專業化的精密激光智造技術及裝備產業化基地。新園區將于近期投入使用。未來,華工激光將繼續發揮自身技術和人才優勢,全力助力中國制造業向高端升級轉型,迎接“光智造”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