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盛瑞傳動有限公司的年產30萬臺自動變速器智能生產線。世界首款前置前驅混動8擋自動變速器于2019年1月18日從該生產線成功下線。
中新網濟南11月12日電 (王思羽 沙見龍)山東省高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12日在濟南召開,來自中國智能制造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泉城,探討以智能制造賦能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思路與措施。
山東省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國防科工辦主任靖士寬在致辭中介紹,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加速融合,以知識、技術、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的智能制造逐漸成為世界各國爭奪制造業新優勢的主戰場,也成為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實現提質增效的關鍵。

世界首款前置前驅混動8擋自動變速器2019年1月18日在位于山東濰坊的盛瑞傳動有限公司問世。圖為該公司生產的“盛瑞新能源8AT產品”。
“當前,山東高端裝備制造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靖士寬舉例說,盛瑞傳動的8AT自動變速器和康平納與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聯合研制的筒子紗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設備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濟南二機床的大型快速沖壓線打破國際壟斷,銷往美國市場……但山東高端裝備制造業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高端不足、低端過剩、結構不優、創新薄弱等問題。
靖士寬指出,山東采取搭平臺、樹標桿、抓示范、搞評估、育人才等方式,構建起智能制造“五位一體”推進體系,促進智能制造向縱深推進。山東省聯合智能制造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聯合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院開展了智能制造診斷、智能化改造能力評估、送智上門等活動,推動企業實施精準的智能化升級,同時,成立了“山東省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下一步還將成立山東省機器人產業協會。
“研究院的設立,有利于加強企業對智能制造的理解,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首席專家董景辰介紹說,研究院要明確發展定位,形成生態參與的共贏機制,探索研究院與“政、產、學、研、金、服、用”等多重主體的共贏關系,確定在標準制定、技術創新研究、工程應用實施、成果評價推廣、人才實訓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方法與內容。
“一切都是標準先行,沒有標準化,智能制造很難得到發展。”董景辰提出,研究院要配合山東省制造工藝優化和質量提升行動,指導企業完善質量標準體系;要進行智能制造行業標準化現狀與需求的調研,構建制造資源協同、共享機制平臺,解決基礎數據語義標準、工業軟件設備接口不一致等基礎性問題,提煉可以復制的智能制造行業案例,進行規模化的應用推廣。
人才是提高競爭力的關鍵。董景辰表示,研究院要加強人才培訓,建設智能制造實訓平臺,聯合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主體,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領域進行普及性宣傳和體驗式的培訓。“研究院要面向工程實際,開展專業性人才、跨學科人才以及有交叉學科背景的系統性的人才培養,開展智能制造系統的架構和實施,智慧工廠建設運轉,工業軟件開發集成,智能裝備改造和應用等方面的實訓課程。”
當日,董景辰被聘為山東省聯合智能制造研究院名譽院長。據悉,山東省聯合智能制造研究院由山東省工信廳指導成立,為該省智能制造系統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以推動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和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