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上旬舉辦的中國—立陶宛先進激光技術及應用論壇上,山東省科學院與立陶宛物理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簽訂科技合作協議,將探討建設“中國—立陶宛先進激光技術聯合創新中心”,共同打造高端激光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的專業園區。這是項目的實施主體山東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邁向國際化的又一例證。
激光,這個被視為繼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之后的人類第四大發明,曾經被冠以“最快的刀”。在其興起的前三十年中,它因為獨特的光學技術而在軍事上獲得應用。而在當下,激光已經走進了人們的生產生活——當下,“快刀”已在煤礦、油田、電力、冶金等領域。在新舊動能轉換等國家大戰略背景下,我國傳統裝備制造業面臨深度轉型,而激光技術作為產業發展新動能,對提升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作用。濟南作為山東最大的激光產業生產基地,在中國激光設備出口量當中占據重要的市場份額,已成為中國激光技術的重要研發堡壘和基地。而激光產業是立陶宛最值得驕傲的產業之一。在歐洲和全球市場上,立陶宛激光技術和產品始終保持著較強的競爭力。現在他們的主要客戶包括美國的NASA、歐盟空間局、以色列的核研究中心,以及90%的全球排名前100的大學等。
據了解,山東省與立陶宛在激光產業領域合作基礎好,具有非常好的合作前景和發展空間。立陶宛是“一帶一路”沿線支點國家、中國—中東歐“17+1”合作重點國家之一,是激光技術創新的強國。山東省具備發展激光裝備的產業基礎和創新基礎,擁有激光技術應用的重大市場,濟南市激光產業年產值過百億,產業基礎雄厚,雙方優勢互補,合作空間很大。近年來,山東省與立陶宛交往日益密切,經貿往來日益頻繁。
長期以來,國際化是項目實施主體山東省科學院激光所的一個標簽,其已完成或者在研的很多項目都有國際化的影子。同時,以山東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現有國際聯合實驗室、科研平臺和中外籍專家為依托,山東省第一所采用國際先進教學、管理模式建立的國際化教學試驗區——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光電工程國際化學院也于去年成立,致力于培養具有扎實科研開發能力、流利英語交流能力、具備國際化視野的光電學科專門人才。
另據了解,山東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濟南研發中心也在本屆論壇上揭牌,該中心將圍繞光纖傳感器及物聯網技術、大功率激光器及其應用技術、激光檢測與測量技術、無損檢測技術、智能制造及裝備等領域開展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每年都將有多項科研成果實現企業轉化、孵化企業,被培育成激光產業鏈上高新技術企業。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