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光伏未來:無足輕重VS舉足輕重?

    星之球科技 來源:新浪財經2019-12-25 我要評論(0 )   

    “我想調整一下今天的討論主題,少談機遇,多說挑戰。”在日前舉行的“2019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暨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作為“

    “我想調整一下今天的討論主題,少談機遇,多說挑戰。”在日前舉行的“2019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暨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作為“領袖對話”環節的主持人,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李俊峰一上臺便推翻了原定的討論話題。“中國光伏做了這么多年,已經做到了全球第一,如果討論產業怎么能做好,我想在座的各位企業家隨便說說就能說出很多東西。但對于目前的中國光伏來說,我們更應該討論的是挑戰。通過今年對《可再生能源法》的執法檢查,其實我們發現‘對立’情緒很大。”

    什么是“對立”情緒?李俊峰向在場的企業家拋出了一個問題。“我前幾天剛剛參加了一個很重要的會議,參會的有新能源行業的,也有傳統能源行業的。當時我們討論了一個問題——‘到2050年,光伏在全國發電總量中的占比能達到多少’。我給你們每個人三次機會,你們猜猜別人是怎么回答的,跳出光伏行業自身,其他行業是怎么看的。高紀凡,你先說,說三個數。”

    “10%、20%和30%吧。”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略加思索,“最少是10%,樂觀點的應該是30%。”

    “30%、35%和40%。”輪到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裁陸川,他給出的答案區間是30%—40%。

    中電聯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國發電量58742億千瓦時,其中,太陽能發電量100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4%。據此計算,今年前三季度,包含光熱發電在內,太陽能發電量在全國發電總量中的占比約為1.7%。

    “我不浪費時間了,我公布答案:低方案是1.5%,高方案是3%。這就是‘對立’情緒,是很多傳統能源的從業者對光伏的認知和定位。”在李俊峰看來,中國光伏發展至今,當下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消除這樣的“對立”。

    “今年,中國光伏已經開始逐漸向平價上網過渡,大家都很高興,我們光伏終于要平價了、不再需要財政補貼了,一切都近在眼前,行業內迎接平價上網氣氛也越來越濃郁。”但與此同時,高紀凡也指出,立足更廣闊的外部環境,“對立”或“矛盾”的確不容小視。

    “通過和能源主管部門以及部分傳統能源企業領導的交流,我發現他們的想法確實和我們不一樣。”高紀凡表示,“不一樣”首先體現在基于能源總需求的思考上。“全球能源的總需求增長并不快,很多國家甚至是零增長,如果光伏發電每年都是很高的增速,其他的電源投資要怎么辦?”“此外,在光伏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傳統電網體系面臨重構。很普遍的一個觀點是,光伏即便是當前實現所謂的平價上網,也是需要火電做調節、做平衡,否則光伏是無法穩定支撐用戶端需求的。”

    “這其中有體制機制的問題,也有政策上的問題。”在高紀凡看來,如何讓各種電源都獲得合理的收益,如何建立相應的機制,“挑戰很大”。

    對此,陸川深有同感。“我覺得中國光伏現在遇到的最大問題還是頂層結構設計缺乏一個好的機制。我們清潔能源發出的電,最后到達用戶,應該是把發電成本、輸電成本、電力平衡成本等都算在一起,這個成本其實是比較高的。搞光伏的人會說光伏發電成本低,但其實光伏電的使用成本并不低。”陸川坦言,從技術角度出發,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平衡輸出的問題目前是完全可以解決的,國外已有很多成功案例,關鍵在于成本如何分擔。“換位思考一下,電網為什么不愿意消納那么多的清潔能源,因為這部分成本要電網來承擔,而不是全社會分攤。”陸川指出,面向“十四五”的能源發展,更需要對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全鏈條成本做出系統核定,進而建立一個合理的成本分攤機制。

    除體制機制層面問題外,李俊峰指出,光伏行業也要建立起和其他傳統能源領域之間的溝通渠道。“在一些以前從事傳統能源為主的企業特別是大型央企中,中廣核、國電投都是比較積極布局可再生能源的,但是也有一些企業還沒有太多動作,我們要和這些企業去溝通,了解對方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能總是‘隔空喊話’。最后我也想給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秘書長王勃華先生提個建議,希望明年的年會,我們可以邀請更多的傳統能源企業來參與,特別是那些對光伏還不是特別積極的企業,大家坐下來面對面地聊一聊。”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光伏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