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光產業正在向各行業滲透
激光美容、激光切割……激光產業,并不是一個新生事物。21世紀以來,以激光器為基礎的激光產業在全球發展發展迅猛,現在已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通訊、信息處理、醫療衛生、軍事、文化教育以及科研等方面。
更為重要的是,激光作為現代高端制造最先進的基礎性技術之一,是加快制造業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激光產業的發展也成為了一個城市整體工業制造水平的標志之一。 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舉例介紹,激光的非接觸式加工方法,高效率、無污染、高精度、熱影響小,已成為高精尖產業制造的必備神器。
激光的這種特點,讓它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視。以美、德、日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汽車、電子、機械、航空、鋼鐵等主要大型制造行業中,已基本完成了激光加工工藝對傳統工藝的更新換代,激光在裝備制造業中的應用比重均超過了40%,其中德國高達46.4%。
正在推動制造向智造轉變的成都,也在積極關注謀劃這一產業。2019年以來,成都市經信局牽頭組織推進全市激光產業發展,立足培育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競爭力,謀劃打造“中國鐳(Laser)谷”。
打造“中國鐳谷”的成都基礎
隨著中國激光產業的快速發展和不斷升級,中國的激光產業在地域上呈現出很強的集聚性,目前已經形成華中、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四大激光產業帶。
打造“中國鐳谷”,成都有哪些基礎和優勢?“高校科研院所是我們的一大資源優勢。”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四川大學、電子科大、北方激光研究院、中科院光電所、中物院成都科技發展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蓉聚集,在天基激光通信、激光雷達制導、激光武器裝備等領域已逐漸形成本地拳頭產品,全市激光產業規模化成鏈發展趨勢正在加速蓄積。
據介紹,目前成都市激光核心研發企業主要集中在雙流區,包括四川科奧達、尤利特光電、派斯光學等。去年,7家規上激光企業實現總產值3.29億元,同比增長13.9%。
“盡管目前基數還小,但隨著電子制造的行業回調、以及激光行業的重組整合加劇,以及成都制造業自身基礎優勢,成都激光產業正在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將力爭經過3—5年努力,使全市激光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20億元,年同比增長不低于30%,帶動激光關聯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支撐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筑牢萬億產業能級。
“中國鐳谷”目標如何實現?
已經印發的《成都市促進激光產業加快發展實施方案》顯示了成都將激光產業發展的思路:形成“以激光器開發為引領、以材料組件為支撐、以設備制造為核心、以應用服務為延伸”的完整產業鏈布局。
按照“1+X”產業特色載體模式打造的“中國鐳谷”將是成都激光產業的重要空間載體。其中“1”,即依托中物院銀河596基地、北方激光研究所、四川大學等科研資源優勢,在雙流區構建激光產業示范園區。
記者了解到,成都將實施激光企業瞪羚培育計劃,每年遴選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增長速度快、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激光企業,在政府采購、企業融資、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
市場應用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我們將充分發揮成都在制造業轉型升級領域市場潛力大、應用需求旺、輻射帶動強的優勢,鼓勵支持激光企業與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等行業應用企業的聯合創新,不斷發展滿足行業應用實際需求的產品及服務。”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舉例介紹說,對該市光電產品的終端,由應用生產企業首次采購的,成都將按采購合同額的5%給予最高300萬元的獎勵。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