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制造業發達城市率先復蘇 城市競爭格局會否重新洗牌

    星之球科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2020-03-08 我要評論(0 )   

    “真幸福,堵車了!”3月上班第一天,不少網友為“那個熟悉的早晚高峰又回來了”而感到驚喜。還有電力攀升、產能提升……隨著各

    “真幸福,堵車了!”3月上班第一天,不少網友為“那個熟悉的早晚高峰又回來了”而感到驚喜。

    還有電力攀升、產能提升……隨著各地復工復產節奏的加快,經濟開始逐漸“回血”。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已初步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精神,力爭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軌道。

    時間已是刻不容緩,一季度只剩這最后一個月。究竟哪些城市在與疫情賽跑的過程中,搶得先機率先復蘇?疫情導致的危與機,會不會引發中國城市競爭格局重新洗牌?21世紀經濟研究院選取了38個樣本城市,從返城進度、交通強度、職場競爭度、人流熱度等四個維度,試圖刻畫出一幅疫情下的經濟復蘇地圖。

    這38個樣本城市,包括35個大中城市: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福州、廈門、南昌、濟南、青島、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南寧、海口、重慶、成都、貴陽、昆明、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及3個制造業重鎮蘇州、東莞、佛山。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這38個城市占到全國常住人口的四成以上,GDP的五成左右,表明樣本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

    總體來看,一半城市已恢復至往年五成水平,其中廣東、浙江等華南、華東城市復蘇最強勁,華北地區復蘇相對較慢,無一城市超過平均水平。但從2月17日以來,人口回流進度明顯加快,預計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城市活力將逐步恢復。

    返城進度:制造業發達城市率先復蘇

    復工復產的第一步,就是勞動力要返回長期工作的城市。

    以百度慧眼遷徙規模指數作為衡量指標,按照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李丁的統計,2019年春節流量中70%是外出務工或返城務工人員,加之2020年正常的春運遷徙活動被疫情中斷,所以返城進度=2020年農歷春節后城市遷入規模指數/2019年農歷春節后同期城市遷入規模指數×0.7。

    測算結果表明,截至3月3日,38個城市的平均返城進度為46.7%。其中,有18個城市已恢復至往年五成水平。新一線城市恢復程度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且領跑的多是制造業重鎮。

    比如,制造業發達的東莞、寧波、長沙、成都、蘇州等地均處于靠前位置,這與當地千方百計花式“搶人”有很大關系。日前寧波鄞州區派了10個工作組,趕赴全國多地“定點拉人、定點招人”,不僅包車還提供就業機會,截至3月1日,已累計發車99輛1975人,已抵達鄞州1650人。

    相比之下,西安、鄭州、天津則較為謹慎,返城進度不僅在新一線城市中墊底,在全國38個城市排名中也靠后。以西安為例,至3月3日,返城進度為30.95%,相當于只有往年的三成左右。2月20日西安才開啟“復工返城大門”,開始安排開通 “企業復工包車”免費專線;至2月25日16:00,陜西省高速公路出口全部放開,外地車輛方可進入西安。

    從地理大區劃分,華東和華南地區位于第一梯次,分別有6個、5個城市返城進度過半。其次是西南和東北地區,各有3個城市,其中尤以成都最為突出,返城進度為57.2%,居于兩個地區首位。華中和西北地區分別有長沙、西寧各1個城市,返城進度過半。而華北地區復蘇進度較慢,無一城市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交通強度:2月中旬開始明顯回升

    如果說勞動力返回到工作城市,受隔離、防護物資等限制,距離全面的經濟復蘇還有一定差距。那么,反映城市內部生活恢復情況的城內出行強度(即城市內部出行人員占城市居住居民的比例),則刻畫的是居民工作、生活等經濟活動的全貌。

    以春節之前的城內出行強度為100%的正常情況,2019年春節期間城內出行強度出現明顯下行(一線城市回落至正常情況的32%,二線城市回落至41%),但在春節結束之后就出現明顯修復,回到100%的正常情況。而2020年春節期間的出行強度下行幅度超過2019年,回升速度明顯較2019年偏慢。

    同我們測算的返城進度數據一致,從2月中旬開始,城市內部出行強度開始出現明顯的回升。截至2月27日,一線城市出行強度從低點的20%上升至51%,二線城市上升至50.5%,與復工和城際之間交通流的修復相比,城市內部經濟活動的回升更為迅速。

    人口回流速度則從2月17日開始明顯加快。至春節后的第五周(2月22日-28日),38個城市的返城進度大幅攀升至73.7%,較上周環比上漲一倍。人口回流加快,與疫情形勢向好有很大關系,2月2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釋放出了“目前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的積極信號。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2020年的返城進度受疫情影響出現明顯延后,雖然在全國大規模復工復產的前一天(2月9日)才出現一個返城高峰,但衍生了一個有趣的“星期一”現象,即在每周的第一個工作日,都會出現一個逐浪上升的小高峰。

    2月24日是星期一,當天38城累計遷徙規模指數為75.58,是自2月10日以來的新高點;一周后的3月2日,該指數迅速上升到92.61,成為復工首日以來的最高峰。于是,便出現了文章開頭提到的全國多地堵車現象,當天成都交警官方微博連發了10條交通提示,返城熱度可見一斑。

    而2019年的返城高峰期則來得也快,去得也快。在農歷正月初二到初七這6天內迅速到來,之后開始緩慢下降,到正月十九出現一個次高峰后,這波春運基本告一段落。

    職場競爭度:北京霸榜,貴陽上升最快

    投射到招聘市場,經濟溫度如何?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復工一個月以來,隨著企業實際復工比例的逐步提高以及大量人才返回工作所在地,各大城市招聘需求與求職數量都在進一步環比上升。至復工第四周(2月24日-28日),38個城市招聘需求環比上漲兩成,求職行為環比增加近四成。

    不過,招聘需求和求職行為與去年仍有所差距,但降幅在一個月以來逐周收窄。與2019年同期相比,復工第四周的招聘職位數下降46.57%,簡歷投遞量下降67.2%,較復工后第三周的57.27%與76.42%進一步縮小。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節后復工的第二、三、四周招聘職位數均呈現環比下降趨勢,可見熱度逐漸回落。今年的招聘動作在疫情影響下雖有延后,但目前招聘需求還在不斷向高峰攀升,預計接下來幾周人才市場也有望保持反彈。

    從2月10日全國大規模復工起,上海、廣州、蘇州、東莞、珠海等招聘市場熱度大幅增加,其中東莞的招聘職位數和簡歷投遞量分別環比提高78.50%和186.41%,這跟IT和互聯網行業的求職升溫和制造業的需求回暖不無關聯。

    總體來看,北京當之無愧是全國求職競爭最激烈的城市,連續霸榜四周,競爭指數從復工第一周的18.2,一路上升到復工第四周的31,即平均每個招聘職位收到31份簡歷。受疫情影響,復工第四周武漢的競爭指數環比上漲0.2,但排名再度下降三位。

    但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是,一線城市深圳與新一線城市南京、杭州、成都在招聘需求端環比增速亮眼,分別為37.95%、29.6%、29.29%和28.9%。在人才求職端,貴陽的簡歷投遞數較上周上漲超過七成,貴陽一個崗位平均收到16份簡歷,競爭熱度超過多數一線城市。

    在平均薪酬上,復工第四周依舊以北京、上海、深圳靠前,北京和上海的具體薪酬與上周相比相差并不大,深圳環比下降4.67%。武漢市平均薪酬環比上漲1.26%,達到10027元/月。作為本次疫情防控的重點城市,武漢在醫療、通信、生產制造、生活服務等多方面對于人力資源的需求都不斷增加,政府也在對相關人才出臺更多補助政策。

    除武漢外,本周平均薪資環比增速較為亮眼的城市有烏魯木齊(2.72%)、煙臺(2.28%)、重慶(1.09%)和沈陽(1.04%)。

    人流熱度:北京放緩,廣東后來居上

    人口向哪里流動,哪里的機器就率先轟鳴,哪里也就更快啟動生產。一邊是勞動力,一邊是防控,具體到城市的人流熱度,是否因此而出現大分化?

    百度遷徙數據真切地記錄了這一趨勢。從2020年1月27日起至今,廣東開始超越四川,霸占“全國熱門遷入地”榜首長達五周之久,且遷入人口規模占全國的比重從當時的10.85%一路攀升,維持在20%左右,3月5日占比仍有17.01%。

    明明打響“包郵”接員工返崗第一槍的是浙江,為什么廣東長期霸榜?

    這來自其背后的“集團軍”優勢。往年主要是靠兩個一線城市廣州、深圳的“魅力”,但今年不一樣,加入了東莞和佛山兩個新生力量,不僅東莞一躍登頂返城進度最高的城市,而且廣東四市人口流入規模占全國38個城市的比重較去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

    畢竟,別的城市是單兵作戰,廣東是以省為單位、發動企業“抱團”接人。經過廣東人社廳的對接,2月17日-24日共9趟專列接了近1萬人返粵,其中流入東莞的人口超過1/3;需要口罩政府解決,沒有員工政府“點對點”接送,東莞還對企業專車、專列接回的給予補貼,有的企業還主動為每一位員工發放2000元的抗疫勝利獎金。

    2019年春節后六周,成都最先迎來流入高峰但很快就消退,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牢牢占據38個城市人口流入規模的前5名。2020年同期,廣州、深圳人口流入優勢依舊,上海有所落后但相對穩定在前8名,但北京則從今年春節后前兩周的第2名,到第五周(2月22日-28日)開始迅速下滑到第11名。

    至3月4日,北京流入人口只占全國1.09%的比重,且在全國的排名從2月1日的第5名,滑落至3月4日的第22名。

    北京人口流入放緩,一方面與北京作為首都疫情嚴防嚴控有關系,另一方面也與北京推崇遠程辦公等線上方式,延緩了線下人口流入時間有關。百度數據顯示,1月18日-2月11日,遠程辦公需求環比上漲663%,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對其關注度最高。

    GDP格局:復工快慢對城市有何影響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引發著人口、交通、就業等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落到每個城市則是一次真實的經濟壓力測試。

    從2019年全國38個城市GDP格局來看,寧波破了1.1萬億元大關超過青島,福州反超西安,貴陽以微弱優勢超越太原……城市之間的GDP競賽正在微妙地發生著變化。

    這次由疫情所引發的危與機,是否會導致城市競爭格局的重新洗牌?

    外界普遍認為,疫情主要影響我國一季度GDP,一般而言一季度GDP約占全年GDP20%左右的比重,且相較于非典時期,我國服務業比重已經從2003年的不足40%,提升到了2019年的54%。因此,可以簡單做個推想:疫情疊加春節假期,使得消費旺季流失,而那些第二產業占比越高的城市,經濟抗壓性相對就會越強。

    地方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佛山、寧波、南昌這三個城市的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超過了50%,顯示出以工業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

    以佛山為例,作為國內第17座萬億GDP城市,本身具有一定經濟基礎,且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達56.5%,相對而言復工后抵御經濟下滑風險的能力會較強。加之佛山、寧波等城市目前復工復產進度居于38個城市前列,預計今年GDP受沖擊相對較小。

    對于海口、哈爾濱等二產占比只有20%左右的城市來說,雖然城市本身疫情并不嚴重,但在旅游等消費經濟按下暫停鍵的這段時間里,可能需要花更多精力把損失搶回來。

    目前,廣州和重慶GDP都已破2.36萬億元關口,南京正在追趕天津,西安則與福州、合肥GDP相當……這些城市今年GDP排名格局是否會因疫情發生改變?答案就要交給剩下的這三個季度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