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新基建”到2025年帶動投資或超17萬億元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科學報 陳歡歡2020-03-25 我要評論(0 )   

    3月23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英文簡稱CCID,賽迪)發布業內首份《“新基建”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壓...

    3月23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英文簡稱CCID,賽迪)發布業內首份《“新基建”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新基建”直接投資將達10萬億元左右,帶動投資累積或超17萬億元。

     

    在5G方面,公開數據顯示,三大運營商預計年內建設超過55萬個5G基站。到2025年,建成基本覆蓋全國的5G網絡,預計需要5G基站500萬-550萬個,以每個基站平均50萬元計,直接拉動基站投資約2.5萬億元。5G產業鏈涵蓋廣泛,5G基站基建將帶動多類型終端及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高清視頻等行業應用市場規模快速上升,預計2025年帶動5G全產業鏈相關投資預計累計超5萬億元。

     

    在人工智能方面,根據國家相關規劃,到2023年,建設20個左右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預計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新增投資約為2200億元。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將帶動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快速進步,促進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產業快速發展。預計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

     

    在工業互聯網方面,預計到2025年,形成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百萬工業APP培育以及百萬企業上云。根據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和《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預計至2025年新增投資規模將超6500億元。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賦能傳統工業,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預計2025年會帶動相關投資超萬億元。

     

    在特高壓方面,今年內在建和待核準特高壓工程16條線路,具有明確投資規模7條。根據國家電網數據,這16條線路預計總投資規模為2577億元。特高壓投資周期2-3年,到2025年預計總投資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帶動裝備制造、技術服務、建設安裝等領域業績增長,推動電力互聯網、配電網等智能網絡快速發展,預計2025年,會帶動相關投資累計超1.2萬億。

     

    在高鐵、軌道交通方面,2020年擬通車線路14條,通車里程有望達到3696公里。預計2025年投資規模約4.5萬億。 帶動軌道、道路建設、電工電網、裝備制造、軌交車輛及零部件等行業高速發展,推動城市群旅游、人才、民生等經濟發展,預計到2025年會帶動相關投資累計超5.7萬億。

     

    數據中心可滿足我國快速發展的數據存儲需求。根據《全國數據中心應用發展指引》,截至2017底,我國數據中心機架規模為166萬臺,增速33.4%。以增速不變計算,到2022年預計新增投資1.5萬億元。大數據中心為驅動力基礎設施,將帶動云計算、物聯網產業快速發展,預計2022年會帶動相關投資超3.5萬億元。

     

    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方面,2020年預計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 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 萬個。到2025年,建成超過3.6萬座充換電站,全國車樁比達1:1,預計投資規模將達到900億元。帶動充電樁/充電站零部件快速發展、充電運營更趨合理化、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預計2025年,會帶動相關投資累計超2700億元。

     

    《白皮書》指出,“新基建”引入的投資新風口包括:5G芯片、人工智能芯片、服務器芯片、物聯網專用芯片、IGBT控制芯片等芯片產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工業控制等工業軟件;5G基站設備、服務器、工業數控裝備等系統裝備;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行業應用。

     

    《白皮書》建議在政府層面加強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制定新基建發展中長期戰略規劃和短期行動計劃;注意以社會資本投資為主,最大化發揮投資帶動作用,避免政府大規模投資;防止“一哄而上”和重復建設,避免短期投資泡沫;以需求為導向,不搞大水漫灌,面向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率先推進新基建試點示范應用;注意網絡安全保障。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新基建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