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將‘點亮一盞燈’,為企業前行探路掃障;‘燒好一盆火’,為企業前行抱團取暖;‘打好一把傘’,為企業前行遮風擋雨;‘撐起一片藍天’,為企業前行保駕護航。”5月21日,梅州市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梅州市委書記陳敏剛講完這句話,臺下掌聲經久不息。
中流擊楫,精神振奮。此次會議進一步凝聚共識、提振信心、真抓實干,對梅州市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進行再部署、再落實,努力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的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推動蘇區振興發展、綠色發展。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今年一季度,梅州全市435家規上制造業增加值44.03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86.3%。下一步,梅州市委、市政府將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六爭六補”“123456”思路舉措,大力發展制造業,加快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全市工業經濟和園區建設穩步發展。
“梅州要深刻把握制造業發展的基礎和條件,走實走好山區綠色產業化、產業綠色化之路。”梅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作工作部署時表示。
全 市 一 盤 棋
凝聚干事創業強
大合力發展制造業
“智能制造正當其時,選擇梅州大有可為!”在會上,豐順立訊精密工業有限公司項目部總經理劉陳航上臺發言,對梅州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舉措表示肯定,認為梅州制造業發展前景廣闊。
該企業于2017年先后在豐順和興寧投資項目,去年,他們再次選擇了梅州,共同打造總投資超百億元的梅州豐順國際聲谷小鎮,目前已完成規劃編制。“我們來梅投資,有信心也有決心。”劉陳航說。
這份信心和決心的背后,是梅州深刻認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按照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增強發展制造業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大力發展制造業,加快傳統產業綠色轉型。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435家規上制造業增加值44.03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86.3%。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但對照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梅州還存在實體經濟不強、制造業堆頭小,產業鏈不完善,龍頭企業少,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
立足現實,短板猶存。能讓企業選擇梅州、投資梅州,其中一個原因是梅州從不諱言發展的不足。正如劉陳航所言,“當前正是梅州制造業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和趕超突破的關鍵發展期。”只要補齊短板、強化弱項、抓住機遇,梅州就能乘勢而上、跨越崛起。
陳敏在會上指出,梅州要明確重要地位,全市一盤棋。做到準確把握廣東制造的重要地位,全市上下共同下真功夫補短板、強弱項,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梅州市的重點工作任務抓實抓好。
當前,梅州正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的發展思想,形成合力干大事的良好局面。
“在頂層設計方面,梅州目前出臺了《實施五年實體經濟大振興戰略 加快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系實施方案(2019—2023年)》《梅州市促進制造業企業增資擴產若干措施》《梅州市促進先進制造業招商引資工作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梅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年2月11日,梅州在全省率先出臺《梅州市關于支持工業企業復工復產若干措施》和《工作指南》,并積極謀劃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八大類30項重點工作清單。
干字當頭,快字為先。梅州在人才引進方面,早在2017年出臺了“人才新政20條”,同時每年面向全國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在科技創新方面,出臺了“科創20條”“五年行動計劃”;在減稅降費方面,從去年4月1日起,制造業適用稅率由16%下降為13%;在信貸支持方面,梅州迅速落實政策、創新產品、提升服務,今年第一季度,新增貸款主要投向制造業。
政 企 一 條 心
推進“322”制造業
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走進嘉元科技的自動化車間,映入眼簾的是十多臺全速運轉的全自動化設備,在設備的帶動下,薄如蟬翼的銅箔在流水線上一步步完成加工操作。“6微米高性能極薄鋰電銅箔是我們的拳頭產品,6微米相當于人頭發的1/10。”嘉元科技總工程師王俊鋒指出,目前國內只有少數企業能夠研發,但嘉元科技已實現量產。
這一片片銅箔產品看起來并不起眼,卻是電子工業中的基礎材料,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航天、軍工產業。特別是5G時代,銅箔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察勢者智,順勢者贏,馭勢者獨步天下。當前,全國比較主流的銅箔企業不到20家,而在梅縣區雁洋鎮方圓三里內,就有3家銅箔生產企業——超華、嘉元、威利邦。梅州正加快電子信息產業高端發展,圍繞構建銅箔、覆銅板、電路板、電聲器材和通訊設備全產業鏈,推動產業集聚、整合提升,致力打造銅箔和高端電路板百億產業集群。
“目前,我們正在積極向省爭取將梅州市銅箔產業納入省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大力推進總投資33.37億元的5個在建、擬建的銅箔項目。”梅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說。
電子信息產業的加快發展,是梅州加快“5311”綠色產業體系的建設步伐,大力發展以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的真實寫照。
據介紹,梅州積極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系,就是基于生態發展區定位,基于梅州現有產業基礎,基于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基于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而提出的產業發展方向和總體規劃。因此,梅州要明確主攻方向,政企一條心,要做到抓住發展重點、突出發展主力、建設發展平臺。
張愛軍在大會上作工作部署時表示,制造業興則經濟興,制造業旺則百業旺。梅州要在“5311”綠色產業體系總框架下,抓轉型、上項目,重點推進“322”制造業產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其中“3”指的是推動三大傳統產業綠色轉型發展,即煙草、電力、建材;“2”指的是推動兩大新興產業創新提質發展,即電子信息產業、機電制造產業;“2”指的是推動兩大特色產業聯動發展,即中醫藥健康產業、特色農產品產業。
此外,梅州還要堅持“三個狠抓”,即狠抓招商引資、狠抓增資擴產、狠抓科技創新;“一個突出”,即突出平臺建設,堅持產業和企業入園不動搖;強化“三項保障措施”,即堅持項目化工作法、加強項目謀劃和儲備、全情服務企業和項目。
服 務 一 條 龍
推行“店小二”“母親式”“保姆式”服務
“當前,梅州上下正深耕互聯網產業、加快‘三云兩園兩中心’建設、加速‘新基建’產業布局,我們公司預計今年可在梅州創造12個億的產值。目前,市場訂單量大,實現滿負荷生產,我們在想辦法擴產,希望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志浩電子科技董事長蔡志浩在3月26日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梅州市企業座談會上提出請求。
政企面對面,服務零距離。座談會上,企業代表踴躍發言,嘉元科技、培英電聲提出要引進人才、留住人才;超華科技提出希望協調解決省重點項目廠房用地未完成的問題……針對企業提出的問題,市領導現場辦公,研究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表示將對大家反映的問題進行梳理研究,成立工作專班,做到及時調度、盡快解決,全力以赴服務好企業發展。
除了召開企業座談會,梅州還建立了“政企‘雙月’溝通座談”長效工作機制。截至目前,共召開了7場溝通座談會,按照項目化工作法,切實解決了一批企業項目建設和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深受企業認可與好評。同時,充分發揮企業訴求快速響應平臺作用,為企業紓困解難,目前處理企業訴求60條,處理率達100%。
一直以來,梅州全情服務企業和項目,推行“店小二”“母親式”“保姆式”服務。例如1小時內完成開辦企業業務受理、審查、錄入、審批、發照等流程,半小時后領到公章,在梅州開辦一家企業全程僅需2小時,讓不少企業辦事員贊賞不已。這是梅州多措并舉打造優質營商環境,實施“一門通辦”,大力推行企業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完善政務服務大廳“一站式”功能帶來的成效。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今年4月以來,梅州招商引資迎來“小陽春”,中駿集團、廣東省能源集團、太平洋建設集團、阿里云、景田集團等知名企業與梅州簽訂合作協議,合作范圍涉及城市建設、能源、工業、文旅、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
眾多優質項目紛至沓來,這既是梅州市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的體現,同時也是梅州立足北部生態發展區定位,圍繞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系,持續優化招商營商環境,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上好項目、上綠色項目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接下來,梅州將繼續明確要素保障,做到服務一條龍,通過“店小二”“母親式”“保姆式”服務,讓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
擰 成 一 股 繩
強化崇商重企
讓企業懷揣信心
“你們放心,我們一定爭取讓你們得到實惠。”在廣東粵電大埔發電有限公司,得知企業有改革政策能夠降低電費為企業減少成本,大埔縣科工商務局副局長羅俊堅主動跟企業打上“包票”。
為了讓福利惠及園區企業,一個月來,羅俊堅多次奔走粵電大埔電廠并積極牽線搭橋,帶著售電總監到企業考察。經過不懈努力,電廠每度電讓利了0.03元,用電企業實打實得到實惠。
“從前期溝通到中期簽約,再到后期跟蹤,縣里每個項目建設都會由科工商務局一位領導負責聯動駐外招商隊、住建、城管、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多部門。”大埔縣科工商務局局長陳培先說,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為招商、落地、促建、促產做好服務。
領導干部直接對接聯系企業,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這是梅州建立了市、縣、鎮領導掛點服務企業制度帶來的成效。梅州明確責任使命,擰成一股繩,在強化黨政領導、強化干部保障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崇商重企。
梅州認為,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要大力推動企業家素質提升,有計劃地開展企業家培訓,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社會環境,增進社會對制造業企業和企業家的價值認同、實踐認同。
“書記市長帶領全市上下積極踐行崇商重企理念,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讓我們企業家感受到了梅州濃厚的創業氛圍。”劉陳航說,政府主動服務,讓企業能懷揣信心“落地生根”。不少企業家表示,讓企業真正下定決心落地的因素,除了當地大環境之外,其實更多還是取決于政府所提供的細節服務。
一流的營商環境讓企業感受到“梅州速度”“梅州溫度”,日漸濃厚的崇商重企氛圍也讓企業感受到梅州制造業的發展后勁。
當前,梅州正牢牢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設制造強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新格局的歷史機遇,抓住中央和省進一步促進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難得機遇,主動接受建設“雙區”“雙城”輻射帶動,融入全省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大局。
新時代孕育新機遇,新機遇呼喚新作為。梅州舉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進一步凝聚共識、提振信心、真抓實干,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節節高,實現梅州蘇區振興發展步步高。
聲音
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平元:
自主創新不停步
“科技創新不進則退,不斷創造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新業態,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在梅州市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嘉元科技”)董事長廖平元上臺發言,分享了企業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思考。
公司成立之初,以生產PCB用銅箔為主,隨后公司深思熟慮作出自主研發生產鋰離子電池用銅箔的決定,通過技術團隊的攻堅克難,成功掌握了6微米銅箔生產核心技術并實現量產,躋身國內高端鋰電銅箔生產第一梯隊。現在,該公司又通過不斷加大投入和技術攻關,成功研發了4.5微米極薄銅箔,并具備量產條件。
之所以取得成績,廖平元介紹,嘉元科技從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視科技創新。嘉元科技先后組建了省企業重點實驗室、省工程技術研發開發中心等,與南開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目前公司擁有知識產權285項,主持制定國家標準1項。
“我們對現有省級研發平臺和各項資源優勢進行有效整合提升,成功拿到國內領先水平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金字招牌,將爭取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科研項目多立項、多開發、多轉化。”廖平元說。
廣東輝駿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慧豐:
持續加強人才儲備
“企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夯實人才基礎,深厚的人才儲備為企業把控產品質量,加強技術研發,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在梅州市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東輝駿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輝駿集團”)總經理周慧豐上臺發言,結合輝駿集團的發展歷程分享公司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做法。
近年來,輝駿集團高度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分別與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關系,培養高級技術人才和項目研發。此外,該公司還與本地的五華縣技工學校、興寧高級技工學校建立了人才培養基地。目前,企業的產品設計、研發、推廣等各類高級技術人才超120人,熟練的產業技術工人超1300人。
“公司一手抓人才儲備,一手完善管理體制,高薪聘請專業管理人才,建立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和生產制造管理系統。”周慧豐說,這兩個系統打破了傳統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公司從產品研究、原材料采購、倉庫發料、加工生產、檢驗、包裝、入庫、出庫、應收應付賬款,全部實行計算機軟件管理,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讓企業能夠集中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技術研發。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