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寧波的商賈們踏上海船,奔赴上海灘,闖出中國工商界赫赫有名的“寧波幫”,開了中國制造的先河。如今,寧波擁有9個“全國唯一”的產業基地,形成8個超千億級制造業產業集群,是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2016年,寧波獲批國內首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開啟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近年,寧波堅持以先進制造業為主業,專注于自主科技研發,不斷提升產業高科技含量,加快推進智能制造、創新驅動、產業集群發展,制造業駛上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寧波雅戈爾西服生產車間 記者 戚帥華 攝
以“智”增效 傳統制造業升級蝶變
如何從供給側出發,提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以適應市場供需態勢的變化?近年,寧波加快推進“互聯網+”“標準化+”“機器人+”技術改造步伐,通過智能化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
走進位于寧波市海曙區的雅戈爾西服生產車間,一股“智造”新風撲面而來: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的車間里,西服、西褲像接受檢閱的士兵整齊列隊,由吊掛系統運送到各個工位;在工位上,每個工人都會按照面前平板電腦提供的工藝提醒,分別對西服面料進行收省拼側片、前片推門等工序;此后,吊掛系統會根據衣架上的二維碼對西服和西褲進行掃描配對,確認顏色、尺碼無誤后,再成套運送到倉庫。
插上智能化的翅膀之后,雅戈爾西服生產車間實現了“規模化”和“個性化”的兼容,不僅批量訂單生產周期從45天縮短到32天,單件定制周期也由15天縮短到5天,特殊情況下甚至可縮短至2天。
從傳統的工廠生產狀態到現在的智能化升級改造,雅戈爾已成為寧波傳統制造業企業推動智能化提升的一個縮影。近年,以智能化改造為主攻方向,寧波以“點、線、面”全方位推進智能化改造,“點”上鼓勵企業針對關鍵生產工序和關鍵工藝環節開展“機器換人”,“線”上鼓勵企業開展智能成套裝備首臺(套)的研制和系統集成,“面”上引導鼓勵企業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
在抓企業自動化、智能化改造的同時,寧波以集成電路、軟件、工業互聯網、智能裝備等為重點,實施智能制造供給側強化行動。在“硬設備”上攻關核心技術,強化重大項目引進培育;在“軟設備”上推進智能互聯,聚焦工業軟件,積極創建特色型中國軟件名城。
“機器換人”、個性化定制生產、無人車間……如今,隨著從制造到智造的改變,寧波制造業正在迎來全面轉型升級,從數量時代向質量和效率時代加速過渡。
以“新”賦能 讓制造業迸發新活力
制造業的靈魂是什么?采訪中,不少寧波企業給出了同樣的答案——創新!
近年,寧波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加科研經費投入,加大科研創新平臺建設引進,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高校科研院所為依托、產學研緊密協同的科技創新體系,“寧波制造”始終堅持創新求發展。
通過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加快打造科技創新“栽樹工程”,是寧波制造業增強創新實力的關鍵所在。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兵科院寧波研究院等國家級科創平臺,浙大“五位一體”校區、國科大寧波材料工程學院、北航寧波創新研究院、上海交大寧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從智能制造到海工裝備,從新能源到新材料,60多家“大院大所”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創新支撐。
“引智”“借智”的同時,寧波還積極通過企業技術中心等載體培育,引導、支持制造業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截至目前,寧波累計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462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4家。
創新的核心是人才。從對頂級創業創新項目最高資助1億元、對高層次人才購房給予補貼等政策,到積極打造、謀劃一批創業創新平臺,寧波栽下的“梧桐樹”不斷引來“金鳳凰”。2019年,寧波人才凈流入率居全國城市第二位,制造業人才凈流入率居全國城市第一位,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寧波、扎根寧波。
近年,“寧波制造”不斷向上突破,持續迸發新活力:在全國率先發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操作系統“supOS”,國際首根500千伏光電復合交聯海底電纜交付使用,全球首批產業化輻射制冷降溫薄膜產品下線,全球首創氣干性自交聯水性樹脂和經導管三尖瓣置換系統……
寧波吉利汽車制造基地自動化焊接線 (寧波日報報業集團供圖)
集群發展 全力打造產業“航母”
在日趨嚴峻的國際競爭環境中,制造業需要航母級企業作為“艦隊核心”為許多“中小艦船”護翼,才能乘風破浪、逆水行舟。
2019年5月,寧波召開推進“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動員大會,為搶占制造業發展高地擘畫了新的藍圖。按照計劃,到2025年,寧波將培育形成綠色石化、汽車等2個世界級的萬億級產業集群,高端裝備、新材料、電子信息、軟件與新興服務業等4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五千億級產業集群,關鍵基礎件、智能家電、時尚紡織服裝、生物醫藥、文體用品、節能環保等6個國內領先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在“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的號角下,一批新引擎、新動能加速崛起。
在寧波杭州灣新區,吉利汽車、上海大眾的生產車間運轉不歇,新區汽車產業年產值已突破1000億元;在甬江南岸,一座軟件產業園加速形成,助力寧波加快打造以工業軟件為重點的特色型中國軟件名城;在余姚,落戶智能機器人小鎮的超晶晟銳光電、浙江智川機器人等高科技項目正加緊研發、生產,助推寧波高端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提質擴量的同時,寧波制造業還開辟了第二條“戰線”,激發小體量單項冠軍的潛力,鼓勵更多企業家和科研工作者關注并參與到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研發之中。如今,許多向高端制造轉型的企業,構成了寧波建設“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的雄厚基礎。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制造業競爭格局加速重塑的當下,以“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為牽引,寧波正進一步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化,通過不斷的創新錘煉內功,迎接制造強國賦予的新使命。(記者 戚帥華 張亞武)
記者手記
缺乏超大規模的“航母”企業,也沒有太多耳熟能詳的品牌。寧波,在中國經濟版圖中似乎“辨識度”不高。就是這樣一座似乎并不起眼的東部城市,卻擁有39個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成為中國制造不懼風雨的中堅力量。
制造業是洛陽的傳統優勢產業,近年,“洛陽制造”不僅實現了“上天入海”,更致力于智能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但是,產業結構水平低、質量效益低、品牌價值不高等痼疾尚未根除,“大而不強”等問題依然存在。
當前,洛陽制造業正處于“舊力減弱、新力將生”的交替期,正面臨“轉型升級、登高向強”的窗口期,尤需我們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緊緊扭住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兩個關鍵,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加速構筑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切實挺起制造業這個脊梁。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