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近況
近期,我們參加了亞洲最大的激光行業展會第十五屆慕尼黑上海光博會(LASERWorld of PHOTonICS CHINA),我們認為,激光作為一種高端的精密加工方式,將助力中國制造業升級浪潮;此外,我們觀察到國產品牌已實現從芯片、控制系統、激光器、激光設備的全面布局和突破,國產替代趨勢明確。具體紀要內容如下。
評論
激光器芯片國產化程度仍低,未來有望快速突破。激光器芯片是整個激光產業鏈的基石和源頭,此前由于工藝流程復雜、技術研發和資金投入門檻較高,成為國內激光產業鏈的短板,中高端激光器的芯片基本依賴進口。隨著國內激光器企業收入體量的擴大,穩定可靠的芯片采購來源日益成為行業痛點;由于下游需求的快速擴張,我們認為芯片投資開始變得具有規模經濟,也成為中國激光產業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建議關注長光華芯、度亙激光等初創企業。
激光器與海外技術差距縮小,但國內行業競爭仍激烈。我們測算,2019 年,國內光纖激光器市場中銳科激光市占率約 24%,創鑫激光約 11%。此外,根據統計,2019 年,3kW-8kW 光纖激光器國產占比達到 81%,8kW 以上的超高功率段國產出貨占比也達到 30%,在高功率領域與海外品牌差距進一步縮小。展望 2020 年,我們預計,國內光纖激光器行業出貨量將保持 20%左右的同比增長,但價格競爭背景下,市場規模或將與 2019年持平,為 80 億人民幣左右,切入大客戶、差異化競爭的企業或將脫穎而出。控制系統國產品牌實力突出,提升激光數字化水平。運動控制系統作為激光設備的大腦,在激光設備成本占比為 5-10%,國產品牌從 2015 年前后開始切入。柏楚電子估計目前國產激光運動控制系統前三家企業(柏楚電子、維宏股份、奧森迪科)市場占有率約為 90%。我們認為激光設備作為工業互聯網的底層設備,提升數字化水平成為行業的發展趨勢,以本次展會中柏楚展示的激光魔盒為例,該產品可實現和多種軟件無縫對接,完成加工圖紙自動流轉和存儲管理,可進行機床多維度統計分析,提供對外統計輸出接口,實時反饋機床加工統計信息等。
激光設備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助力中國制造業升級。國內的大族激光、華工科技、海目星等企業激光加工設備年產值超過 10 億元,成為行業的領導者。隨著國產激光器的快速導入,激光設備滲透率逐年提高,以激光焊接市場為例,2019 年焊接市場同比快速增長 25%達到 110 億元。展望未來,我們認為激光設備隨著降價將體現更大的性價比優勢,成為中國制造業升級的重要助推力量。
估值與建議
我們看好激光行業長期成長性,且國產化率的提升空間仍大,我們中長期看好激光器行業的銳科激光,并建議投資者關注激光設備的龍頭公司大族激光,激光芯片企業長光華芯(未上市),超快激光器公司華日激光(未上市)、英諾激光(未上市),激光控制系統公司柏楚電子(未覆蓋),激光設備行業的聯贏激光(未覆蓋)、海目星(未上市)、宏石激光(未上市),激光器及激光設備雙主業的杰普特(未覆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