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從1894年開始GDP超越英國之后,就一直是世界GDP第一大國和工業第一大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達到了頂峰,工業產值占比世界一半以上,GDP也占比世界大約60%,全球黃金80%都在美國,那時的歐亞非被戰火毀滅的一塌糊涂,所以,在戰后世界重建中,美國起到了絕對的主導作用,美元也是那時徹底成為世界貨幣,從此,全球化興起,國際貿易都在美元體系的主導中,一直到如今。
二戰之后,美國還占領了日本,本來美國想把日本發展成為農業國,但是朝鮮戰爭很快就爆發了,日本剛好又是離朝鮮和韓國最近的地方,所以,為了戰略物資的前移方便,美國就把一些中低端工業和軍事需要的工業移到日本,以便就近支持戰爭,而戰后的日本剛好一窮二白,但基礎好,國民素質也比較高,所以,很快就發展起來,創造了大量的財富,美國當然也獲取了不少。
后來,日本的發展超越美國的想象,日本短短時間內就從戰敗國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國,GDP達到美國的60%,工業水平也是世界第二,并且已經不甘于中低端制造業,電子工業水平也已經非常發達了,要向產業鏈更高端攀爬,日本野心勃勃,在這段時間都出版了《日本可以說不》的書。由于美國只在經濟領域徹底放開,其實美國在軍事和政治上都還控制著日本,所以,美國看到這一點后,果斷出手,逼迫日本簽下廣場協議,日元開始升值,日本樓市及股市泡沫破裂,此后,日本進入失去的20年,現在的GDP還是和20年前一樣,原地踏步,美國乘機薅羊毛,狠狠收割了一把。
美國有了日本的經驗之后,在后面的越南戰爭中依樣畫葫蘆,又把工業轉移到越南周邊的一些國家或地區,也很快就成就了亞洲四小龍的美名,韓國、新加坡、臺灣和香港隨后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快速崛起了,當然,還有亞洲四小虎,就是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四個國家也發展很快,然后,養得差不多肥起來以后,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又利用美元來薅羊毛,又狠狠地收割了一把。
因此,美國培植一些新興國家發展中低端工業,而由美國主導著整個產業鏈的規劃設計和產業分工,美國自己保留高端的產業及設計和品牌的重要環節,當這些國家辛辛苦苦創造出財富時,美國看到時機產不多了,就利用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威力,乘機加息或降息,美元進出一個周期,就能收割財富,就相當于把羊養好了,就來薅羊毛。美國利用金融手段這樣輕松就能獲取財富,比自己辛苦做中低端制造業舒服多了,所以,美國這幾十年就一直放心的去工業化,日子過得也很好。
那么,美國現在為什么又要制造業回歸呢?因為這一次薅羊毛失敗了,失敗在哪里呢?失敗在東方大國這里。美國以前由于戰爭需要而在亞洲的日本、四小龍四小虎那里發展工業,后來發現它們的體量都太小了,不過癮了,剛好東方大國又開放了,兩國關系那時挺好的,所以,中低端的制造業又都轉移到東方大國,東方大國一直發展到制造業世界第一,外匯總量世界第一,有3萬億多美元的外匯儲備。
美國也幾次想去收割羊毛,但幾次都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成功。以前有幾次是因為國內突然出事兒比較忙,比如911事件,2008年的次貸危機,科索沃戰爭,海灣戰爭等等,只能說國運在我。后來到2015年又來時,東方大國已經成熟起來了,果斷地采取了措施,第一,外匯管理制度利用起來,錢要進出變得比較困難,這就很難薅羊毛了,舉個例子,想把錢投出去的大連某達的王某,上海某星的郭某,現在都靜悄悄的就是被收拾的典型例子。第二,把貨幣儲水池建立起來,提出了房住不炒,房地產交易變的困難起來,把泡沫先關起來,穩定市場,不讓通貨膨脹興風作浪。第三,在金融領域去杠桿,消滅泡沫。
美國薅不到羊毛,國內的產業又已經空心化,這導致國內中低層產業工人大量失業或者收入減少,所以,這部分人在2016年把他們的代表人特朗普選上去了,特朗普的競選要點就是制造業回歸美國,創造美國中低層的就業機會,如果薅不到羊毛,制造業又都外移,曾經輝煌的五大湖制造業都成了鐵銹帶,那么,這個辦法確實也是美國比較務實的做法,所以得到國內很多中低層人的支持,這就是美國為什么一定要制造業回歸的原因。
然而,由于規模化和制度化的優勢,東方大國的中低端制造業優勢已經很難快速地被轉移回去了,美國可能會想辦法去收割其他一些能收割的國家,回歸之路漫漫。當然,美國還有高科技的絕對優勢,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會彌補這個缺陷,這一塊還有很強的競爭力,但想以前那樣一統江湖的時代已經過去。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