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與發達國家制造業共贏,是構建雙循環的好選擇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一帶一路網2020-08-12 我要評論(0 )   

    最近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

    最近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要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其中,如何依托“一帶一路”倡議,實現中國與發達國家制造業共存共生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選項。

    根據官方統計,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大大超出原有的65個主要國家的范圍,截至2020年1月底,中國已經同138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按區域分,138個沿線國家遍布除南極洲以外的六大洲。

    按經濟發展水平分,138個國家可分為最不發達國家38個,發展中國家72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5個,發達國家23個,包括亞洲的韓國、新加坡;大洋洲的新西蘭;歐洲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塞浦路斯、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奧地利、馬耳他、葡萄牙、意大利、盧森堡;北美洲的哥斯達黎加以及南美洲的智利;

    沿線22個歐洲發達國家中有11個歐元區國家;20個沿線發達國家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2017年,韓國、意大利、波蘭、奧地利、新加坡、捷克、羅馬尼亞、匈牙利、葡萄牙和新西蘭共11個沿線發達國家制造業增加值排名居世界前50位內,總計占世界制造業增加值近10%;

    中國與沿線發達國家中的韓國、新加坡、新西蘭和智利共4個國家已實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并在進行升級談判。

    根據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發達國家已經全面實現了工業化,且具有第一次產業、第二次產業和第三次產業均衡發達的基本經濟特征。

    但隨著經濟全球化促成的全球價值鏈的形成,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大都出現了嚴重的“空心化”,以致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里出現了本國和跨境商流、物流的中斷,本國和跨境的消費、投資、貿易和服務的中斷,本國和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中斷,進而對本地和國際經濟社會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甚至出現各類抗疫物資極度短缺的現象。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中國企業得益于沿海開放戰略,開始通過加工貿易和利用外資外技,進口中間品加工成最終制成品出口至世界市場,并在本世紀最初五年里,中國企業基于入世并憑借與外資企業間的強勁生產關聯融入了東亞生產網絡,并成為東亞生產網絡中間品的核心市場和“世界工廠”,全面融入到全球價值鏈之中。

    2017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世界比重已近29%,中國制造業雄居世界第一,且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制造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當中,中國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占居全球第一。

    從“一帶一路”沿線發達國家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意大利和盧森堡都在一些制造業門類具有世界最發達水平,如韓國、新加坡的電子、石油化工,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機械,奧地利、盧森堡的鋼鐵,意大利的石油化工、汽車、紡織服裝和奢侈品等。

    其中,韓國、新加坡與中國同為東亞生產網絡重要參與者。因此,依托“一帶一路”倡議,實現中國與發達國家制造業共贏,中國企業要積極構建生產高增加值產品和生產中低增加值產品兩個跨境生產網絡。

    構建生產高增加值產品的生產網絡,就要實現上中游中間品在中國與沿線發達國家重復跨境加工,中國承擔總裝的勞動分工;形成中國生產的最終制成品既可在本國市場銷售,也可向沿線發達國家市場和第三方市場出口的經濟循環。

    為此,中國各級政府應努力完善營商環境,給予外資企業一視同仁的公平待遇,穩住沿線國家外資存量,積極引進沿線國家外資增量。

    構建生產中低增加值產品的生產網絡,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形成上中游中間品由中國提供,沿線國家承擔總裝的勞動分工。沿線國家生產的最終制成品,既在本國市場銷售,也向中國市場和第三方市場出口。

    為此,中國各級政府應通過高標準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或投資協定,引導中國企業在沿線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和服務外包,保護中國企業利益,規避不必要的風險。

    早日實現中國與沿線發達國家制造業共贏,不僅有利于提升“一帶一路”建設的質量,也將為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與發達國家間的經濟良性循環提供最佳范例。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