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趙建:打造制造業強國需要產業升級,將產業鏈向高層級躍遷

    星之球科技 來源:新京報2020-08-13 我要評論(0 )   

    8月12日,在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中國經濟新格局:乘風破浪”夏季線上峰會上,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談到“中國如何成為制造業大國...

    8月12日,在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中國經濟新格局:乘風破浪”夏季線上峰會上,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談到“中國如何成為制造業大國、強國”這一話題時,不約而同地呼吁,中國一定要成為真正的制造業大國,要留住外遷的企業。

    西澤研究院院長趙建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在疫情沖擊和國際經貿環境惡化的背景下,打造制造業強國顯得更加緊迫與必要。過去我們強調經濟結構的升級、強調第三產業的發展,現在來看可能需要做一些更深入的思考。事實證明,中國在未來二三十年時間里,還是要立足于制造業,這是中國經濟的立國之本。“中國的發展不能盲目照搬發達國家的經驗,不能看到美國的第三產業發達就要學習美國,這是教條主義、刻舟求劍。”趙建稱,中國的產業發展,要立足于本國的資源稟賦和歷史積淀。中國一直具有發展制造業的要素優勢,比如人口大國,資源豐富,幾十年制造業積累形成的基礎設施、產業環境和企業文化,尤其是具有制造業基因的管理層和工人。這個在其他國家是沒有的,因為這是一個歷史過程,積累了近半個世紀的硬件、軟件積淀,其他國家怎么可能短時間具備?看看今年防疫物資的生產和出口,看看中國制造業的資源動員和彈性生產能力,就理解中國為什么具備制造業基因。從制造業增加值全球占比來看,中國毋庸置疑已是制造業大國,但是不是強國呢?趙建認為,關鍵要看在產業鏈條中的位置。中國制造業長期以來增加值最高的兩頭都在外,依靠廉價勞動力簡單加工組裝代工的低價值環節在國內,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很容易發生產業鏈斷裂和關鍵技術卡脖子的問題。因此中國要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本質上需要進行產業升級,將制造業產業鏈向高層級躍遷。他進一步稱,現在主張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體系,對于打造制造業強國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因為要擺脫產業鏈卡脖子問題,就要倒逼我們加大自主創新,斷了花錢買技術、市場換技術、山寨和模仿的捷徑,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做基礎研發和培養工匠精神。對于政策層來說,要打造制造業強國,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


    趙建稱,可以總結為“一加一減”。一“加”就是加大支撐制造業升級的基礎設施,提高制造業產業鏈國內大循環的效率,新基建投資算是之一。更重要的是加大有利于制造業強國的法律和營商環境建設,讓市場機制調動最廣泛的資源和積極性。一“減”就是減成本,降本減負,繼續真正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制造業的稅費和其他體制成本真正降下來。堅持房地產市場的平穩調控,減少由于房地產泡沫造成的高成本,以及房地產高投資收益率對制造業投資的擠出。另外最重要的是改善國內外環境,對外繼續保持開放融入的態度,讓中國制造業繼續融入國際分工體系;對內穩定民營企業的預期,讓民營中小企業更放心地,有恒心地投資、創新。這不僅是打造制造業強國的前提,還是打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體系的前提。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