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制造業強市的目標下,西安的發展不斷進階。
9月7日,西安市發改委公布的全市重點項目進展情況顯示,截至8月底,313個市級重點在建項目完成投資2426億元,達到年計劃的86.6%。
其中制造業表現最為突出,52個先進制造業項目共完成投資472.58億元,達到年計劃的92.02%。
項目建設提速的同時, 西安在發展先進制造業上,堅持創新驅動,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新舊動能轉換增速的同時,帶動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加快形成,全國一流先進制造業體系正在逐步成型。
工業興,則經濟興;工業強,則競爭強。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也成為西安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極。西安經濟在上半年也因此取得了“三個第一”的好成績: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固定資產增速均位列15個副省級城市首位。
制造業強市目標之下,西安通過“6561”產業體系的打造及“雙招雙引”的發力,向西部強市邁進。
西安的“底氣”
9月5日,全國第一輛陜汽新產品德龍M3000 S牽引車交付。作為汽車制造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陜汽的實力不容小覷。即使疫情之下,依舊風采依舊。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陜汽累計訂單12.36萬輛,生產各類汽車11.3萬輛;銷售各類汽車11.22萬輛,實現工業總產值490億元,同比增長2.7%。
陜汽重卡擴能項目,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配套全部工作,于今年7月1日順利開工建設,再次刷新汽車項目落地的“西安速度”。
不僅如此,西安還持續推動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一方面進行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一方面加大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打造“西安制造”“西安創造”品牌。
如法士特集團建立起行業首條基于仿真、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的智能化生產線,實現了研發、工藝、制造、物流、銷售服務全過程的智能化,產品合格率由96%提高至99.5%。
并且成果研發了1810集成式AMT自動變速器,填補了國內重卡集成化AMT產品的空白。
也因此,法士特重型汽車變速器年產銷量連續十二年穩居世界第一,成為西安汽車制造領域創新發展的領頭雁。
打造千億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西安的底氣越來越足:
依托陜汽、華為等龍頭企業,西安的電子信息制造、汽車等6大支柱產業,人工智能、機器人等5大新興產業不斷壯大……
集群化發展,更是產業發展前瞻性的體現,西安因地制宜,通過明確各開發區、各工業集中區的主導產業定位,打造工業集中發展區,推動差異化發展。以航天基地為例,基地全力打造航空先進制造產業集群,主要以航空產業園作為產業項目建設的“主戰場”。
園區的航空先進制造業中心項目,規劃有工業標準廠房、存儲倉庫、孵化中心和科研辦公樓等多個功能主體,能為企業提供總部辦公、科技創新、生產加工等全方位產業生態環境服務平臺。
從功能布局到配套資源,工業集中發展區充分展示了西安相關產業的實力和潛力,也成為產業招引的有力輔助。
投資的“西引力”
產業強、企業強、創新強、品牌強、融合強——
去年12月,西安《關于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的實施意見》為發展先進制造業指明了方向。
西安從重大項目建設發力,從企業到產業,強化重大工業項目對產業的支撐作用。
據西安市發改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全市313個市級重點在建項目完成投資2426億元。
制造業表現最為突出,52個先進制造業項目共完成投資472.58億元,達到年計劃的92.02%。
重點如比亞迪年產10GWh動力電池項目已部分投產,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已啟動樣車試制工作,博世力士樂線性導軌和柔性傳送系統生產項目廠房已完工,西安奕斯偉硅產業基地項目首批樣品已產出……
其中,西安高新區的硅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00億元,項目研發生產300mm(12英寸)硅片,預計月產能50萬片、年產值約45億元,最終成為月產能100萬片、年產值超百億元的12英寸硅材料企業,成為該領域的全球領先者。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在創新改革的牽引下,融合發展更能推動產業的質量變革、動力變革、效率變革。
制造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也是西安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的必經之路。
早在2005年,陜鼓集團從單一產品制造商向分布式能源領域系統解決方案商和系統服務商的轉型實踐,開啟了服務型制造的轉型之路,推動企業實現“源于制造超越制造”。
2017年,陜鼓集團成為首批被工信部授予“服務型制造試點示范企業”的單位。以智慧綠色服務型制造成功轉型的“陜鼓模式”也出現在今年的西安政府中。
西安以“陜鼓模式”范本,支持制造企業由設備提供商向系統集成服務商轉型。
在西安航天基地,加快發展的“數字經濟”促成了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一批龍頭企業加快聚集,圍繞遠程醫護、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未來將持續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5G、云計算等領域內外部合作。
不難看出,西安在加快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的過程中,以新發展理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優化布局、壯大規模、提升品質、融合發展等,打造制造業領域的一流產業體系。
制造業強經濟,而一個可持續發展、現代化的產業體系,更是經濟強勁增長的堅實基礎,這樣的城市才能釋放出更強的“西引力”,更多的企業,更多的投資,才會被吸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