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科學院等單位舉辦的2021年第一期“灣區創新論壇”在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光耀世界 增創未來”,聚焦廣東省激光與增材制造前沿技術與應用展望。
■論壇活動現場
論壇現場,主辦方發布了藍皮書——《2020年廣東省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藍皮書)。據藍皮書數據,2019年廣東省產業規模和企業數量均占全國30%以上,相關企業營收超900億元人民幣,累計擁有10余家上市企業,年營收超億元的企業90余家;有效專利量4.4萬件,約占全國17%,居國內首位。
目前,廣東省正在形成以廣州和深圳為“龍頭”、珠三角其他區域為支撐、粵東西北地區為補充的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格局。
發布《行動計劃》,聚焦產業重點
2020年9月,廣東省發布《廣東省培育激光與增材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發布,“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被列為該省重點培育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目標到2025年打造營收超1800億元人民幣的產業集群。
根據《行動計劃》,廣東省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分別對應了不同的發展重點。其中,上游產業的發展重點包括大模場光纖、高品質晶體、高端增材制造材料等專用材料和高功率合束器、光纖光柵、光隔離器、掃描振鏡、高亮度芯片、激光加工頭等核心零部件。
■《2020年廣東省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發展報告》藍皮書
中上游產業的發展重點聚焦半導體激光器、萬瓦級工業用光纖激光器、超短脈沖激光器、高亮度泵浦源、大功率電子槍、3D打印頭等關鍵器件和數據處理、工藝規劃與控制等專用軟件。中下游產業的發展重點涵蓋精密激光智能裝備、增材制造高端裝備等重大裝備的研制。下游產業的發展重點是推動與傳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
政策引領產業,上游有待增強
論壇現場,廣東省科學院副院長劉敏介紹,藍皮書全面闡述全球和中國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發展狀況,系統分析廣東省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情況,明確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劉敏向現場嘉賓介紹藍皮書內容
藍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激光產業近3000億元人民幣,中上游產業超900億元人民幣;2019年中國增材制造產業達到157.47億元人民幣,占全球28.3%。廣東省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集聚區;廣東省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規模、企業數量、有效專利等均居全國首位。
2015-2019年,廣東省出臺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相關政策21項,在研發支持、產業布局、成果推廣、知識產權、保障支撐5個方面進行了政策布局,政策環境不斷優化。當前廣東省在激光裝備系統、激光器及應用等中下游環節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但在上游的光學材料和光學元器件領域還相對薄弱。在增材制造領域,廣東省在中游的增材制造裝備、下游應用等環節較強,但上游原材料和中游核心器件、核心軟件等環節有待加強。
■廣東省激光和增材制造產業上、中、下游匯總信息圖
綜合來看,目前廣東省在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上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有待加強;高端產品較少,產品質量和可靠性有待提高;中小微企業數量眾多,產業集群效應不強;區域發展不協調等問題。
此外,高水平激光與增材制造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基地較少,“產—學—研”銜接不通暢,高端創新創業人才匱乏等不足,依然是廣東省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未來需要強化的幾個方面。
針對以上問題,藍皮書提出了4個方面的解決途徑,包括加大研發投入,強化創新驅動,大力支持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強應用推廣,優化區域布局,助力產業全面發展;建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平臺載體,支撐產業可持續發展;以及引育同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嘉賓建言獻策,繪制產業藍圖
在論壇“科創對話”環節,5位學界、業界嘉賓就廣東省激光和增材制造產業的“卡脖子”技術問題、中外差距以及市場化應用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廣東省增材制造協會會長楊永強表示,當前激光產業發展大尺寸/高效率、高精度、多材料的大趨勢比較明顯,但在朝這些方向邁進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和難點,這些也是產業界和學界研究努力的方向。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朱曉建議,激光產業要加強頂層設計。國內激光產業在科技創新支持、金融支持、政策支持等鏈條上整體較為薄弱。他表示,希望廣東省可以進行“產業鏈+服務鏈+應用鏈”方面的探索,形成激光產業體系。
■嘉賓對談環節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物理學院副院長、重離子物理研究所所長顏學慶認為,廣東省有巨大的需求和生產力,需要把全國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在廣東省,把各種要素集合在一起,讓更多的高端人群聚集在一起,從而提升產業創新發展驅動力。
針對激光和增材制造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和市場前景,大族激光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呂啟濤表示,近年來隨著國內工業整體高質量發展,國內激光行業發展迎來飛躍的黃金十年,目前在一些領域與國際比較已不存在落后,在一些市場已經實現了全部國產替代,有些技術實現了全球領先。他認為,目前國內產業較國外的差距可能更多體現在市場上,國內激光企業主要市場的90%是面向國內,對于海外市場的開拓還需要推進。
珠海光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興龍認為,國內目前相關產業激光器核心器件方面跟發達國家還存在一些差距,尤其在工藝、穩定性和軟件方面。他認為,產業界需要更多的高端專家參與技術研發。同時他也表示,在激光產業中也有很多核心器件,例如高功率光纖領域等,國內企業的理論技術水平不亞于海外,在一些領域國內企業的市場份額也超過了國外公司。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