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晴
出品 |青年投資家俱樂部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科技創新已成為拉動GDP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與此同時,科技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外界的助力,這樣的力量既來自于資本提供的“彈藥”,也有各級政策的推波助瀾。此外,在“科技興國“、“進口替代”的浪潮下,國內硬科技領域的創新創業十分活躍,其中的投資機遇也持續凸顯。中科創星是國內首個專注于硬科技創業投資與孵化的專業平臺。作為“硬科技”理念的締造者和“硬科技”投資的先行者,中科創星致力于打造以“研究機構+天使投資+創業平臺+孵化服務”為一體的硬科技創業生態,為科技創業者提供專業、深度、全面的投資、孵化及融資解決方案。董冬,中科創星的執行董事。2013年至今,他一直關注光電領域的激光產業。
在董冬看來,過往國內科技型企業上市周期大概需要10—12年,隨著科創板的推出及國家政策的導向,縮短了國內科技型企業上市的周期,同時越來越多的機構也關注科技賽道。中科創星主要關注早期硬科技項目,一直以來以中長期結合的穩健投資策略為主,投TO B的科技類項目居多。
“我們會選擇在一個大的賽道進行多個項目的布局,類似于早期紅杉布局電商行業的邏輯。我們會長期深耕在一個大行業,發現了新技術的迭代,或者新的應用領域的拓展,在一個方向和空間不錯的細分市場,就會去投資。”董冬說道。
董冬介紹,“具體來看,2014年,我們投資了綠色環保激光再制造的必盛激光,從激光器、激光設備以及合金粉末可以自主生產提供整體解決方案;2015年,我們投了解決國家航空發動機難題之一的超快激光精細加工設備研發商—中科微精,以及做科研、工業、和醫療美容三大激光產品的超快激光器研發企業的卓鐳激光。2016年,我們投資了大視場雙光子顯微成像系統的超維景,與國內生物醫學和臨床研究緊密集合,將為三維細胞生物學、神經科學、發育生物學以及臨床醫學等打造新型的成像手段,為生物科研領域提供更好的在體高分辨率可視化工具。”硬科技企業的核心資產是人才。為了對抗早期技術投資周期長、風險高的問題,董冬說道,在創始人的選擇方面,其首要標準是產品技術一定要過硬。“我們更青睞技術能力強、特別專注、有激情的創業者,在看重創始團隊過往背景的同時,我們同樣關注創始團隊商業場景構建的能力。如果創始人商業能力較弱,就需要有聯合創始人、其他合伙人等和他一起把公司向商業化落地方向推動。”
“后疫情”時代激光產業的發展趨勢
據中信證券行業研究顯示,2020年激光設備行業在疫情不利因素中曲折前行,行業規模690億,同比增長5%。目前,董冬認為激光設備在國內工業的應用領域存在以下不足:
(1)技術突破進度不及預期的風險:集成電路、顯示面板制造等新興產業對激光加工設備的要求極高,目前該部分市場主要被海外廠商壟斷,有著廣闊的進口替代的空間,國內企業仍處在追趕階段,存在技術突破不及預期的風險;
(2)低端市場競爭激烈,毛利率大幅下滑:目前國內的低功率激光器和傳統設備環節的競爭已比較激烈,產品 同質化嚴重,若企業既無法在高功率領域有所突破,又無法緊跟優質客戶的研發需求,則毛利率面臨著下滑的風險;
(3)貿易戰的影響:中美貿易戰形勢尚不明朗,高端激光器作為激光加工設備或者科研的核心器件,有可能被列入禁售、增稅的名單當中。據WIND數據顯示,中低功率激光器2020年銷售增長10%,2021年預計增長3%。高功率激光器2020年銷量增長28%,2021年預計增長36%。董冬認為,未來5年之內,相關標的和有關技術有望爆發。“整個中低端市場,國內企業已經做得非常好。隨著未來高功率激光器成本下降,激光器穩定性的提升,性價比凸顯。在3D打印、激光再制造、激光清洗等領域,有非常大的機會。”
激光應用不斷拓寬,多領域發展迎來黃金十年
隨著激光器技術的提升,會拓展越來越多的應用領域。我國激光設備每年近700億市場空間,2021年行業增速上行。其中,切割、打標、焊接仍是我國激光設備在工業主要應用領域。“未來,激光武器的應用會是一個很好的大方向,在對抗、致盲已經誘導的應用。藍光激光器及藍光激光器芯片,因為高反金屬吸收藍光的波長比吸收現有的紅光的效率會高很多,比如在有色金屬的焊接、切割等應用領域是很好的方向。另外一個就是激光清洗方向,具有無研磨、非接觸特點。激光清洗采用非接觸的方式,不會對工件產生損傷,清潔效率也大大提高,并且可控性非常好,無須耗材,不會產生污染。”董冬談到。此外,超快激光的應用空間會很大。在醫療方面的精細應用,工業異形切割,不規則或者曲面切割等。同時,在光學器件、光學芯片和硅光芯片的應用。例如運用超快激光在封裝領域的應用就是一個好的方向。總體而言,目前激光行業的創新創業處于成長期的階段,無論是創業者和投資人都更加理性,未來,激光將在3D打印、激光清洗、醫療、顯示、IC、激光導航、軍用等多維度快速導入,實現多個細分賽道快速增長,激光行業將迎來百花齊放的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