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深度解讀

    制造業騰飛,鑄就大國發展引擎

    星之球科技 來源:人民網2021-06-14 我要評論(0 )   

    圖①: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的裝配線。徐 寧攝圖②:連云港中遠海運特種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在安裝調試液化天然氣罐箱智能生產線。耿玉和攝(人民視覺)圖...

    圖①: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的裝配線。徐 寧攝 圖②:連云港中遠海運特種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在安裝調試液化天然氣罐箱智能生產線。 耿玉和攝(人民視覺) 圖③:萬華化學煙臺工業園全景。 資料圖片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成就舉世矚目。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改革創新,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使我國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躍升為制造業大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要堅定不移把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2012年至2020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長到26.59萬億元,連續11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極大增強了我國綜合國力、科技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第一制造大國地位更穩固

    走進秦皇島玻璃博物館展廳,一份1921年簽署的合同引人注目。“這是與比利時合資興建玻璃工廠的合同。”講解員介紹,合同簽署后第三年,秦皇島耀華玻璃廠投產,從此開啟了中國玻璃產業發展之路。

    彈指一揮間,2020年,我國平板玻璃產量達94572.3萬重量箱,約占世界總產量58%。福耀玻璃更是以25%的市場占有率穩穩占據全球汽車玻璃市場前列。

    小小玻璃行業見證著我國制造業百年間的巨大變化。

    制造業生產突飛猛進,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我國工業增加值1952年為120億元,1978年達到1621億元,1992年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2年突破20萬億元大關,2018年突破30萬億元大關,2020年達到31.3萬億元。

    工業生產能力迅猛增長,主要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2020年,我國已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制造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2020年,我國貨物出口總額達179326億元,連續12年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地位。2020年,我國有133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榜單,比2012年增加54家。高鐵、核電、4G/5G等成體系走出國門,“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影響力持續攀升。

    重點領域創新取得新突破

    5月底,中信重工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緊張地裝配調試。“預計6月下旬這個‘大家伙’就能完成整機調試正式下線,到時候地下工程施工就如虎添翼了!”中信重工礦研院副院長崔郎郎興奮地介紹,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臺用于城市豎井全機械法施工的包絡成形豎井掘進機。下線后,相較傳統工法,可提升施工效率超100%,降低施工成本約50%。

    豎井掘進機的成功研發是我國加速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天眼”探空、“神舟”飛天、“墨子”傳信、“天問”登火、大飛機首飛,萬米載人深潛器、極地破冰科考船相繼建成交付……一件件大國重器橫空出世,一批批重大裝備實現突破,在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并跑、領跑階段。

    制造業重點領域創新成果接連涌現的背后,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實力的不斷增強。

    研發實力不斷提升。從2012年到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支出總額由0.72萬億元增長到1.4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從13.7%提高到34.2%。2016年至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增長27.7%,研發投入強度由0.94%提高至1.32%。

    研發成果日益豐碩。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121.8萬件,比2012年增長近3.4倍,制造業每億元營業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達到1.24件。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專利申請量繼續領跑全球。

    產業結構優化邁出新步伐

    走進長安汽車兩江工廠焊裝車間,數百個機器人靈活地旋轉、搬運、組裝、焊接,暢銷車型UNI-K的白車身隨著傳送帶被送往下一道工序。“我們為UNI-K推出了線上下單服務,不管是車型配置、車身外觀還是車內配飾,都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個性化定制。”長安汽車兩江工廠總經理范正文說。

    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定制的需求,離不開長安汽車與數字化、智能化的深度“牽手”。作為中國汽車行業首家“國家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兩江工廠沖壓、焊接、涂裝等環節的智能化程度已達到90%以上,可以輕松實現柔性制造、訂單生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深入開展智能制造,引領我國產業結構優化邁出新步伐。工信部統計顯示,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設備聯網率分別從2015年的42.9%、45.4%和37.3%提高到2020年的49.9%、52.1%和43.5%。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我國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時期鋼鐵行業去產能1.5億噸目標。與此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加速壯大,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速明顯高于制造業平均增速,其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從2015年的11.8%、31.8%上升到2020年的15.1%、33.7%。

    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建成17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183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到2025年,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將增至40家左右;2021年,制造業強鏈補鏈也在加速推進……進入新發展階段,制造強國建設正大步邁上新臺階。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制造業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