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公大激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大激光」)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由中芯聚源和華創資本投資。本輪融資將用于高功率綠光和紫外光纖激光器產線建設,千瓦級綠光和超快紫外光纖激光器研發、生產以及市場拓展。
公大激光創始人張帆從2004年開始接觸并研究光纖激光器,他判斷,隨著未來智能制造往更精密、更細分化的方向發展,窄脈沖(納秒、皮秒和飛秒)和短波長(綠光和紫外)將是未來光纖激光器的兩大技術趨勢。
在窄脈沖領域,已有眾多企業布局研發超快激光器,競爭激烈,而短波長領域則相對空白。在當前國內的光纖激光器市場,波長較長的紅外光源是更為常見的選擇,例如新興的新能源行業中銅材料的精密焊接,使用的主流設備是大功率紅外光纖激光器。
但相比于紅外波段,使用綠光則是看中其穩定性高、能量集中、電光轉換效率高等優點,焊接銅的效率更高且幾乎無飛濺。除了在部分場景下將逐步替代紅外光纖激光器,短波長光纖激光器在鋰電、光伏、半導體等領域也具備廣闊的新增應用場景。張帆認為短波長激光器將迎來巨大的市場機會。
此外,隨著工業生產的大規模化和加工工藝的提升,下游應用商對光纖激光設備的功率要求也必將上升。要跟上高端工業的發展步伐,激光設備的“心臟”亟需升級。基于此,公大激光明確專注研發高功率短波長的光纖激光器。
據張帆介紹,目前公大激光已推出涵蓋從連續、準連續到納秒、皮秒等一系列綠光光纖激光器產品,包括高功率100-500W連續單模綠光光纖激光器、高功率100-500W準連續單模綠光光纖激光器、50-100W亞納秒脈沖綠光光纖激光器和10-30W超快綠光光纖激光器等。
無論是高功率還是短波長,都是近年來國內光纖激光器性能競爭的主戰場,同時也存在較高的技術門檻。得益于此前多年的高校研究以及軍工項目經歷,帶著長期積累的技術理論沉淀,張帆決定將公大激光落地激光產業應用最前沿、對市場應用最敏感的城市之一——深圳,以實現技術成果轉化。
如今,公大激光已經形成從底層材料的自研,到器件的匹配設計開發,再到基于底層材料和器件對整個激光器的系統級設計的全鏈條自研技術能力,并獲得15項已授權專利,構建起堅實的技術壁壘。
不同于已經爆發并形成百億級規模的紅外激光器市場,綠光激光器的發展還處于萌芽階段,商業化進程較慢。因此,除了研發產品,公大激光的另一項重點任務是開拓高功率短波長激光器的應用市場,與市場共同成長。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