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市場研究

    資本暗戰(zhàn)激光雷達產業(yè)鏈

    激光制造網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2022-09-17 我要評論(0 )   

    什么是電車新勢力們最新的賣點?是略顯浮夸的中控大屏,家庭影院般的娛樂系統(tǒng),還是經歷2022年爆熱天氣后快速失去人氣的全景天窗玻璃?近日,小米集團(01810.SH)對外...

    什么是電車新勢力們最新的賣點?是略顯浮夸的中控大屏,家庭影院般的娛樂系統(tǒng),還是經歷2022年爆熱天氣后快速失去人氣的全景天窗玻璃?

    近日,小米集團(01810.SH)對外公開,其計劃打造的首款新能源車將會采用禾賽科技的激光雷達,并且第一款車型將會是轎車,價格上限超過30萬元。

    車型尚未定,配件先預熱。相關報道指出,小米所采用的禾賽激光雷達,包括一枚混合固態(tài)主雷達,型號為公司力推的AT128,此外還將配備數顆全固態(tài)激光雷達作為汽車感知補盲使用。

    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禾賽科技相關人士了解到,前述全固態(tài)雷達為尚未對外正式發(fā)布的內部產品,具體技術路線和參數尚不便披露。

    2022年被公認為車規(guī)級激光雷達的上車元年,下半年則為激光雷達由主機廠端集體放量的時點。在造車新勢力的烘托渲染下,被認為是高級別自動駕駛才需要配置的激光雷達,其上車進度甚至走在了高級別自動駕駛政策法規(guī)上路的前列。

    可另一方面,激光雷達的產業(yè)卻處處透著兵戈氣象,產業(yè)紅利雖然巨大,但仍容不得參與者行差踏錯。

    路線之爭

    2022年下半年,隨著小鵬、理想新款車型陸續(xù)發(fā)布并接收訂單,前裝激光雷達開啟了逐步放量的過程。

    而在量產初期,產業(yè)格局劃分尚不清晰,代表不同技術路線的頭部激光雷達廠商隱身主機新勢力之后,開啟了一番較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綜合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主流落地的激光雷達主機技術路線,包括機械旋轉方案,轉鏡方案,棱鏡方案、微振鏡方案、Flash閃光和OPA相控方案等。以器械動態(tài)區(qū)分,機械旋轉方案被認為是全動態(tài)方案,F(xiàn)lash閃光和OPA相控為全固態(tài),其他則為半固態(tài)方案。

    記者從部分專業(yè)人士處獲悉,機械旋轉方案最早投入無人機場景應用,但因高頻整機轉動導致的機械損耗難以避免,難以達到車規(guī)級需求而早早被擋在車規(guī)方案大門之外。

    相比之下,OPA相控全固態(tài)方案被認為是激光雷達的終極解,但因其技術難度太高,目前成品僅存在于實驗室環(huán)節(jié)。

    至于半固態(tài)的轉鏡、棱鏡、MEMS微振鏡等半固態(tài)技術路線聚焦光學器件旋轉位移,其成為了最早可以投入車規(guī)級應用的技術路線,也率先開始放量。但哪條路線是當前市場環(huán)境下的最優(yōu)解實則并不明晰,如轉鏡與MEMS微振鏡信噪比低、有效距離偏短;而棱鏡方案存在視點精度分布不均,前側清而兩側糊等問題。

    轉鏡、棱鏡、微振鏡各有其代表企業(yè),其中轉鏡路線代表公司包括禾賽科技、圖達通(Innovusion);MEMS微振鏡代表企業(yè)包括速騰聚創(chuàng);棱鏡方案則由大疆一枝獨秀。以幾家公司技術路線為代表的主力車型也剛開啟場下較量:于6月發(fā)布的理想L9主激光雷達由禾賽科技提供,在售的小鵬P5、預售的小鵬G9主激光雷達分別由大疆和速騰聚創(chuàng)提供。

    “目前幾個技術路線的競爭尚不明確,誰都有可能在最后勝出,未來哪個車型搭載哪家的激光雷達都有可能?!焙藤惪萍枷嚓P人士告訴記者。

    在路線戰(zhàn)爭之中,價格無疑是最有公信力的尺度。但根據記者調研,目前車載激光雷達價格仍未體系,幾大主力廠商的車規(guī)級半固態(tài)激光雷達價格在500至1000美元不等,且因技術路線不同也導致成本參照體系缺失。

    而由于頭部企業(yè)量產進度和公司公開資本化比例極低,激光雷達的毛利與成本體系也尚待揭蠱——即便激光雷達被盛傳有強烈的量產降價趨勢。

    “目前大部分激光雷達產品的價格都主要在覆蓋前期研發(fā)成本”,禾賽科技人士向記者表示,“不論對哪家公司來說,成本體系都是公司的機密。”


    資本暗戰(zhàn)

    資本市場上,比激光雷達量產期更早的,是對激光雷達產業(yè)鏈的炒作。

    東財Choice數據顯示,東財激光雷達指數今年5月以來已經上漲34%,而因激光雷達產業(yè)鏈與消費電子重疊較高,該板塊水位仍低于前期高點。

    隨著消費電子與汽車電子行業(yè)熱度此消彼長,部分遭遇消費電子逆風的企業(yè)轉向汽車雷達,但進度相比前文所述的第一陣營激光雷達企業(yè)存在不少差距。

    9月9日,歐菲光(002456.SZ)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的純固態(tài)的激光雷達方案為Micro-flash微閃光模式,已與國內多家主機廠、造車新勢力進行首次技術對接。

    值得注意的是,純固態(tài)Flash產品視距偏短,主要被應用于主激光雷達外的補盲雷達,其較難被應用于主激光雷達,單價也偏低。

    也有分析人士也告訴記者,前述禾賽科技未發(fā)布的純固態(tài)也應用于視覺補盲,大概率也是Flash類產品,產品策略上主要是靠單車搭載量取勝。

    除歐菲光外,瑞豐光電(300241.SZ)、萬集科技(300552.SZ)均披露自家激光雷達產品進展。瑞豐光電稱公司車規(guī)產品已經進入客戶驗證和車規(guī)體系認證階段;萬集科技的MEMS微振鏡激光雷達也將在今年年內正式對外發(fā)布。

    另一方面,作為國內激光雷達主機的頭部企業(yè),禾賽科技、速騰聚創(chuàng)等企業(yè)卻均未實現(xiàn)IPO。禾賽科技的科創(chuàng)板征程則在2021年3月5日以保薦人撤回材料而畫上休止符。

    “事實上禾賽科技的材料是主動撤回的,因為當時我們通過別的方式找到了融資。”前述禾賽人士向記者解釋到。

    2021年11月,禾賽科技宣布公司D輪融資結束,募集資金合計3.7億美元,小米產業(yè)投資、高瓴創(chuàng)投、CPE源峰資本和美團都加入了該輪融資。

    彼時,大洋彼岸的美股出現(xiàn)了一批激光雷達企業(yè)通過SPAC借殼快速實現(xiàn)上市。但截至目前,大部分公司資本化反響不及預期,總市值普遍在20億美元以下。

    相比之下,通過一級市場融資獲得產業(yè)協(xié)同伙伴,或更適合于當時車規(guī)級激光雷達廠商的商業(yè)化目標。如禾賽通過融資獲得小米新車前裝定點,也與曾深度合作無人配送的美團產生資本融合;包括速騰聚創(chuàng)背后的資本陣營涵蓋了比亞迪、上汽、北汽、宇通,德賽西威,香港立訊等上下游企業(yè),其中一部分成為了公司的客戶和供應商。

    而采取產業(yè)聯(lián)動的策略,也系激光雷達產品需有長達兩年的前裝定點研發(fā)周期所決定,其往往需要提前鎖定客源,以免竹籃打水一場空。

    “現(xiàn)在再來看當時的選擇,其實是值得慶幸的?!焙藤惾耸扛嬖V記者。而在被問及公司近期是否有進一步IPO計劃時,禾賽人士也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供應鏈保衛(wèi)戰(zhàn)

    每當談到國內電子產業(yè)競爭力時,芯片和關鍵部件“卡脖子”總是繞不開的問題。

    激光雷達上游核心模塊主要包括收發(fā)兩大模塊。根據方正證券近期研報,收發(fā)模組約占到一款激光雷達產品成本的70%左右。

    而據萬和證券研究,激光雷達收發(fā)模塊供應仍以海外為主。

    其中,發(fā)射端的激光器供應商仍以海外為主,包括OSRAM(歐司朗)、AMS(艾邁斯半導體)、Lumentum(魯門特姆)等,接收端探測器主要由 Hamamatsu(濱松)、ON Semiconductor(安森美)、Sony(索尼)等廠商布局并主導市場。

    那么激光雷達供應鏈“卡脖子”的未來,是否會有相應風險?

    記者向禾賽科技相關人士了解到,該公司已經進行了大量的供應鏈調整,上游供應部分幾乎可以依靠長三角的產業(yè)集群提供絕大部分零件。加上公司核心SoC采用自研芯片,產品供應鏈幾乎已經做到了自主可控。

    A股方面,已經有多家公司在激光雷達關鍵模組上實現(xiàn)業(yè)務突破,如炬光科技(688167.SH)此前表示,其EEL和VCSEL激光發(fā)射器已經獲得德國大陸公司的項目定點,模組訂單金額達4億。

    炬光科技近日電話會議時表示,公司目前戰(zhàn)略布局以汽車應用激光雷達為主,是短期內收入增加的主戰(zhàn)場。

    除炬光科技外,長光華芯自研VCSEL芯片也頗受市場關注。公司指出,目前其已經建成6吋IDM量產線,具備成本優(yōu)勢、從晶圓制造到封裝測試率先實現(xiàn)了國產化,VCSEL芯片功率密度已經達到1200瓦每平方毫米。

    除發(fā)射器外,光學器件也是激光雷達上游內供的核心板塊。參與者包括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永新光學(603297.SH)等。其中舜宇光學科技提供了接收發(fā)射器的鏡頭模組,激光雷達鏡頭,光學視窗,多邊棱鏡等。永新光學則提供轉鏡,視窗,濾光片,反光鏡等光學器件。公司還先后與禾賽、Innoviz,圖達通等公司合作,目前已經獲得了10家以上的項目訂單。

    “激光雷達的元器件護城河并不難突破,難度主要在主機的集成方面。”前述人士告訴記者。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應用激光切割焊接清洗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