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和國內市場的競爭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發力海外市場,靠著硬核實力敲開國際市場的大門,尋找新的增長點。這是創新求變的最強號角,亦是破浪前行的生動注腳。
激光制造網特推出“出海記”系列報道,通過激光企業出海案例的講述,呈現中國激光技術在國際市場的亮眼表現,以及企業在“出海”之路上的努力和成果,為“中國激光智造”駛向全球市場帶來某種借鑒和啟示。從個案的觀察和記錄,解析新局勢下激光企業出海的方向與品牌國際化的路徑,與業界同仁共同開啟一場“揚帆之旅”。今日推出“出海記”系列報道第2篇:
中國激光大廠“下南洋”
“不出海,就出局”?“出海”,成為2023年中國企業的熱詞之一。對于激光企業也不例外——越來越多的中國激光企業紛紛開辟海外市場,尋找新的出路、新的增長點。其中,東南亞市場是海外市場最為重要的一站。有激光業內人士稱之為:這是新一輪的“下南洋”——以前是漂洋過海到南洋謀生,現在是“下南洋”謀求新出路。2024年3月1日,中國激光巨頭——華工科技舉辦的全球代理商大會上,也提出了“出海戰略”——2024年,華工科技持續加大海外布局,將新增5家海外工廠,3年內,激光裝備業務海外營收占比提升至50%。事實上,不只是華工科技,更多中國激光企業選擇進入東南亞市場,在印度、泰國、新加坡、印尼等地,活躍著杰普特、銳科激光、海目星、波長光電等來自中國的激光巨頭的身影。面對巨量的海外市場,中國激光設備企業跟隨下游終端應用廠商一同“出海”,尤其是在鋰電、光伏、新能源汽車等中國的領先產業的加持下,將為中國激光設備“出海”帶來歷史性的機遇。2024年3月1日,華工科技在武漢舉辦全球代理商大會,來自20余個國家的近60名代理商和行業客戶齊聚光谷。
華工科技在光谷舉辦全球代理商大會
在當天的全球代理商大會上,一位來自印度客商薩吉斯引人關注,他已經是第三次來武漢。就在一天前,他在印度的團隊售出了兩臺華工科技三維五軸激光切割裝備。 “原來銷售的多是基礎產品,比如二維的激光切割機和激光打標機,現在逐漸轉變為技術含量更高的大型裝備和整體解決方案。” 薩吉斯這樣表示。事實上,自2008年起,華工科技開拓印度市場,成立本地化的銷售和服務團隊,目前已累計銷售超1000臺智能裝備。據介紹,目前,印度正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和3C電子行業,市場潛力巨大。薩吉斯期望,能夠將華工科技成熟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帶到印度。作為中國激光行業首家“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華工科技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堅定不移地走國際化道路。2024年,華工科技持續加大海外布局,今年將新增5家海外工廠,激光裝備業務計劃3年內海外營收占比提升至50%。據華工科技方面透露,預計今年4月份,華工科技子公司華工激光越南工廠將建成投產,這也是華工激光在海外建設的首家工廠,主要面向東南亞國家。緊隨其后,華工激光面向歐洲市場和北美市場的土耳其工廠和墨西哥工廠,也將相繼建成投產。“為全球客戶提供優良的產品與服務是華工科技一切工作的中心。”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介紹,未來,華工科技將進一步加大全球化經營投入,從市場、生產、人才各方面提升海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為全球化經營打造堅實鏈路。事實上,不只是華工科技,越來越多的中國激光企業也選擇進入東南亞市場,他們大多首站選擇了印度。我們通過梳理發現,在東南亞的激光市場中,作為全球經濟新興市場之一的印度,活躍著杰普特、銳科激光、海目星、波長光電等來自中國的激光巨頭的身影。2023年底,杰普特加大了對印度、新加坡的技術支持,擬募資12.71億元進行項目擴張,其中海外技術支持和網絡建設項投資總額1.57億元,是用于在印度、新加坡、美國、日本等地建設技術支持及服務網絡。海目星則透露,已與印度最大的電池公司之一正式與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該電池廠將發力建立印度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鋰電池量產工廠。而銳科激光全力打造全球服務網絡——2023年6月,銳科激光宣布已在印度設立授權服務中心,該服務中心位于印度第七大城市艾哈邁達巴德。此前,波長光電新加坡子公司與印度合作伙伴共同出資建立印度子公司,經營范圍為制造和銷售光學設備、軟件開發和咨詢等。毫無疑問,印度已經成為全球激光市場的重要貢獻者,包括中國激光企業在內的全球的激光企業都密集在印度布局,未來,或將有更多的中國激光企業進軍印度市場,分享印度市場的“大蛋糕”。事實上,隨著中國部分制造業向東南亞轉移,印度、泰國、新加坡、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成為了中國激光大廠布局的重點區域。近年來,面對國內激光產業鏈的行業“內卷”和不斷加劇的“價格戰”,不少中國的激光企業欲另尋出路或尋求新的增長點,將目光瞄準海外市場。而鄰近中國的東南亞市場,便成為這些企業“走出去”的重要一站。這些來自中國的激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瞄準印度、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通過在于東南亞建廠、設立子公司、辦事處、服務中心等,打入當地市場。除了上述的印度市場,不少來自中國的激光大廠大手筆投入重金,布局泰國、新加坡等市場。2023年6月8日,光庫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募集不超過2.8億元用于泰國光庫生產基地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擬通過購置土地及廠房新建生產線,預計于2024年下半年正式投產,項目投產后,可年產光通訊器件和激光光源模塊284萬件。2023年10月22日晚間,聯合光電公告稱,擬在泰國設立控股子公司并投資建設境外生產基地,以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國際競爭力和市場服務能力,投資金額將用于設立子公司、購買固定資產等。而銳科激光已在印度、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1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4個服務網點,正在全力打造全球服務網絡。此外,長飛光纖在泰國設立長飛國際(泰國)有限公司,仕佳光子投資500萬美元在泰國投資設立海外子公司,騰景科技擬在泰國投資設立子公司……而處于東南亞最南端、光電產業發達的新加坡,也備受中國激光企業的青睞。帝爾激光在2021年在新加坡投資成立帝爾技術新加坡有限公司,設立的研發和生產中心作為公司中國境外總部。2023年底,杰普特在新加坡等地建設技術支持及服務網絡,加大對新加坡等地市場的支持。分析人士認為,當下,中國部分制造業向印度等東南亞國家轉移,近年來,這些國家也開始從中國采購激光設備。這主要得益于由于中國激光產品的高性價比、越來越精細化的服務、超全的制造業門類、強大靈活的供應鏈、快速崛起的數字化等優勢,市場方面也顯示,這些來自中國的激光產品在當地非常有競爭力。通過梳理這些布局東南亞市場的中國激光企業的出海之路,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激光企業或通過設立海外子公司、分公司,或設立海外辦事處、營銷網點、服務站等舉措,征戰海外市場,加速“出海”的步伐。確實,中國激光企業通過在海外子公司,或建設新廠,可以更好地適應當地市場的需求和文化,更好地整合當地資源,更直接地參與當地市場的競爭,提高公司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不過,中國激光企業出海既有機遇,也面臨著挑戰:一是“出海”企業的研發能力、技術水平和人才儲備能否跟得上;二是能否克服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三是如何規避法規和政策風險、知識產權等難題,四是如何打造穩定的供應鏈和高效的物流支持等。因此,面對機遇與挑戰,中國激光企業“出海”需把握政策方向、夯實產品基礎、增強供應鏈和渠道搭建、迭代合規營銷能力,在風浪中勇毅前行,最終,開辟出屬于中國激光企業的“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