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激光焊接機器人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汽車、摩托車、工程機械、鐵路機車等幾個主要行業。汽車是激光焊接機器人的最大用戶,也是最早用戶。早在70年代末,上海電焊機廠與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合作研制的直角坐標機械手,成功地應用于上海牌轎車底盤的焊接。“一汽”是我國最早引進激光焊接機器人的企業,1984起先后從KUKA公司引進了3臺點焊機器人,用于當時“紅旗牌”轎車的車身焊接和“解放牌”車身頂蓋的焊接。1986年成功將激光焊接機器人應用于前圍總成的焊接,并于1988年開發了機器人車身總焊線 。
我國開發工業機器人晚于美國和日本,起于20世紀70年代,早期是大學和科研院所的自發性的研究。到80年代中期,全國沒有一臺工業機器人問世。而在國外,工業機器人已經是個非常成熟的工業產品,在汽車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鑒于當時的國內外形勢,國家“七五”攻關計劃將工業機器人的開發列入了計劃,對工業機器人進行了攻關,特別是把應用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這樣就把機器人技術和用戶緊密結合起來,使中國機器人在起步階段就瞄準了實用化的方向。
與此同時于1986年將發展機器人列入國家“863”高科技計劃。在國家“863”計劃實施五周年之際,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目標。在國內市場發展的推動下,以及對機器人技術研究的技術儲備的基礎上,863主題專家組及時對主攻方向進行了調整和延伸,將工業機器人及應用工程作為研究開發重點之一,提出了以應用帶動關鍵技術和基礎研究的發展方針,以后又列入國家“八五”和“九五”中。經過十幾年的持續努力,在國家的組織和支持下,我國激光焊接機器人的研究在基礎技術、控制技術、關鍵元器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并已進入使用化階段,形成了點焊、弧焊機器人系列產品,能夠實現小批量生產。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德國大眾公司分別與上海和一汽成立合資汽車廠生產轎車,雖然是國外的二手設備,但其焊接自動化程度與裝備水平,讓我們認識到了與國外的巨大差距。隨后二汽在貨車及輕型車項目中都引進了激光焊接機器人??梢哉f90年代以來的技術引進和生產設備、工藝裝備的引進使我國的汽車制造水平由原來的作坊式生產提高到規模化生產,同時使國外激光焊接機器人大量進入中國。由于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高速發展帶動了工程機械行業的繁榮,工程機械行業也成為較早引用激光焊接機器人的行業之一。近年來由于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能源的大量需求,與能源相關的制造行業也都開始尋求自動化焊接技術,激光焊接機器人逐漸嶄露頭角。鐵路機車行業由于我國貨運、客運、城市地鐵等需求量的不斷增加,以及列車提速的需求,機器人的需求一直處于穩步增長態勢。據2001年統計,全國共有各類激光焊接機器人1040臺,汽車制造和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中的激光焊接機器人占全部激光焊接機器人的76%。在汽車行業中點焊機器人與弧焊機器人的比例為3:2,其他行業大都是以弧焊機器人為主,主要分布在工程機械(10%)、摩托車(6%)、鐵路車輛(4%)、鍋爐(1%)等行業。激光焊接機器人也主要分布在全國幾大汽車制造廠, 從圖1中還能看出,我國激光焊接機器人的行業分布不均衡,也不夠廣泛。
進入21世紀由于國外汽車巨頭的不斷涌入,汽車行業迅猛發展,我國汽車行業的機器人安裝臺數迅速增加,2002、2003、2004年每年都有近千臺的數量增長。估計我國目前激光焊接機器人的安裝臺數在4000臺左右。汽車行業激光焊接機器人所占的比例會進一步提高。
目前在我國應用的機器人主要分日系、歐系和國產三種。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