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其他

    高端發力激光市場前景可期

    星之球激光 來源:激光網2011-11-14 我要評論(0 )   

    幾年前,我國 激光 產業還頻遭紙上談兵、同質化競爭等諸多質疑,更早些時候,勉強上億元的產值甚至難以擔起產業這個稱號,但如今,我國多家激光企業都有了在全國甚至全...

          幾年前,我國激光產業還頻遭“紙上談兵”、同質化競爭等諸多質疑,更早些時候,勉強上億元的產值甚至難以擔起“產業”這個稱號,但如今,我國多家激光企業都有了在全國甚至全球叫得響的拳頭產品,初步具備了登上國際舞臺的競爭力。

      盡管完成了從“紙上”到“產品”的跨越,但我國的激光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全年百億元的市場份額仍有極大的拓展空間。據專家預測,未來3年中國激光市場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約在18%~22%之間。

    從“紙上”到“產品”

      從高端光纖到常見的條形碼掃描儀,全球每年和激光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高達上萬億美元。如此大的市場,中國卻只分得微不足道的一丁點兒,“論文多、產業小”令我國激光行業飽受詬病。

      據了解,世界上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于1960年誕生于美國,僅1年后,我國第一臺激光器就在長春問世。華中科技大學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朱曉等多位專家曾指出,我國的激光技術研究與國外幾乎同時起步,是當時與國外技術差距最小的高科技領域。

      但在激光的產業化應用方面,我國高檔激光器、激光成套設備市場卻長期被國外產品占領。在實驗室里有發言權,但許多具有市場前景的成果僅停留在樣機階段,在產業領域仍要花大價錢進口設備,這種尷尬的局面長期困撓著中國激光業。

      不過,當時處于科研產品市場化襁褓中的中國激光工業產品近年來的上升勢頭卻極為可觀。來自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球激光應用系統銷售收入約為97.5億美元,其中,激光器銷售收入達到55.5億美元,占據整個激光應用系統銷售額的56.9%。

      此外,2005-2009年,中國激光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5.6%,即使在2008-2009年全球激光市場出現24.8%的負增長的情況下,中國仍保持15.1%的增長,成為全球激光市場中的一股新興力量。

      值得關注的是,國民經濟支柱行業也正在加大使用激光制造設備的力度。比如,武漢鋼鐵公司建設“激光加工工藝研究中心”,東風汽車公司對轎車車身的激光焊接極為關注,南車集團也將激光設備用于火車制造等。

      “未來3年中國激光市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約在18%~22%之間。”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預計,未來國內激光市場中發展速度最快的當屬激光加工設備市場。

    突圍“高端”困局

      一根光纖連著機器人的手臂,啟動開關,7秒鐘內,這種光纖激光器裝備能在手機生產線上完成100多個焊接點。擁有這一先進設備的,正是中國第一個以工業激光為主打產品的上市公司——華工科技。

      僅在中低端市場重復建設,遠不足以使中國激光產業擁有與世界頂尖對手對話的信心,不少企業已經認識到,必須在高端設備領域實現“中國制造”。在11月1-5日舉辦的“2011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華工激光帶來了“HGLaser”和“FARLEY•LASERLAB”兩大全新品牌。

      “FARLEY•LASERLAB系列的精細數控等離子切鉆一體化設備,能一次裝夾完成板材切割下料、鉆孔、攻絲等多道工序,提高工作效率達60%以上。”該公司人員如是介紹。據了解,華工科技自主研發的4種新型工業激光器和8種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工業激光加工成套設備,填補了目前國內空白,標志著我國高端激光裝備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受制于國外的歷史即將結束。

      在國內激光市場上大展拳腳的企業并非華工科技一枝獨秀,在和工博會同期召開的武漢光博會上,包括華工科技、楚天激光大族激光在內的多家龍頭企業齊聚亮相。其中,華工科技以光纖激光器、紫光激光器等技術見長;楚天激光是國內激光焊接和激光美容技術的排頭兵;大族激光原本以生產量大面廣的低端設備為主,后也轉為進軍高端。

      業內分析,未來中國的激光產業將更加集中在湖北、北京、江蘇、上海、和廣東(含深圳、珠海特區)等省市,這些地區的年銷售額將占全國激光產品市場總額的9成以上。“其中,以武漢為核心的華中地區,憑借區域內高校在激光學科的學術積淀,以及區域內相關產業多年的發展積累,具有領先優勢。”湘財證券研究所分析師說。

      誠然,近幾年我國激光產業已有長足進步,但無論是產業規模或是政策扶持都仍留有空間。這一現狀正如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夏亞明在光博會上的表態。

      夏亞明說,“(用激光機械手)焊接汽車車頂,之前都是外國人才能做,現在華工科技打破了這種壟斷”,但他同時強調,“在激光產業上游的大功率激光器上,跟國外相比,我們還有很大差距,需要企業、政府共同想辦法趕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