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光纖光纜

    光纖光纜技術標準最新進展

    星之球激光 來源:電子技術應用2011-11-30 我要評論(0 )   

    0 前言 經過多年的發展, 光纖 光纜 領域的技術標準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對穩定的標準體系。其中ITU-T的G.65x系列建議書,IEC的60793和63794系列標準,GB/T 9771、GB/T ...

    0 前言

    經過多年的發展,光纖光纜領域的技術標準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對穩定的標準體系。其中ITU-T的G.65x系列建議書,IEC的60793和63794系列標準,GB/T 9771、GB/T 15972、GB/T 12357等系列國家標準,以及以行業標準為主的一系列光纜標準等,為光纖光纜產品的生產、工程建設和進出口檢驗提供了先進、統一的技術規范,提高了整個行業的標準化、規范化程度。

    隨著近年來光纖光纜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部分標準的技術細節也在隨之更新和修訂,以更加適應市場的需要。本文主要介紹了2009年以來在光纖光纜領域技術標準的最新進展情況,并針對最新的修訂內容進行了詳細解釋。

    1 光纖技術標準進展

    1.1 ITU-T光纖技術標準進展

    1.1.1 ITU-T G.650.1

    ITU-T G.650.1于2010年進行了修訂,其中主要的更新為以下幾點。

    a)ITU-T G.650.1-2009第5.3節,刪除了跳線截止波長的測試方法。由于實際意義較小,單模光纖規范中均刪除了跳線截止波長的定義和指標要求。

    b)ITU-T G.650.1-2009第5.3.1.3節,截止波長的測試步驟,對打圈參考法和多模參考法的使用進一步給予了詳細解釋。對于打圈參考法,所打圈的半徑應該在測試之前予以確定。圈的半徑應足夠小,以濾除次高階模式,卻不應太小,以至于引起長波長處的宏彎損耗。對于G.652~G.656光纖來說,典型的打圈半徑為10~30 mm,但對于某些G.657光纖,圈的半徑可能要求更小。對于一些G.657光纖,由于其優異的抗彎曲特性,使用打圈參考法測試截止波長可能并不適合,這種情況下,推薦使用多模參考法進行測試。

    c)ITU-T G.650.1-2009第5.6節,增加了宏彎損耗的測試方法。

    1.1.2 ITU-T G.650.3

    ITU-T G.650.3于2011年以增補文件的形式新增了資料性附錄三:“在已安裝的鏈路上區分宏彎點和熔接點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依據測試2個波長處的雙向OTDR曲線,對于某一個損耗事件點,根據2個波長處實測損耗值,計算宏彎因子,再通過宏彎因子判斷該處是否為異常宏彎點。由于G.657光纖的彎曲損耗一般很小,建議書中注明了此方法一般只適用于G.652光纖。同時,在不清楚鏈路中使用的光纖類型時,此方法也不適用。

    1.1.3 ITU-T G.652~G.656

    G.652~G.656系列標準均在2009—2010年進行了更新,但實際的技術指標并沒有大的變化。

    所有單模光纖系列的標準中,均刪除了跳線截止波長的相關內容。

    1.1.4 ITU-T G.657

    2009版的ITU-T G.657較上一版本變化較大,主要表現在對光纖分類上,由最早的G.657 A和G.657 B改為了G.657 A1、A2、B2、B3 4個子類。

    2010年6月,ITU還發布了G.657建議書的增補文件,對資料性附錄一:“小彎曲半徑條件下光纖的壽命預測”進行了修訂。

    另外,在2011年2月最近一次的ITU-T會議上,對G.657建議書的進一步發展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其中形成一致意見的是:在下一版本的ITU-T G.657建議書中,將B2和B3類光纖的MFD范圍變為與A1和A2一致,即刪除下限為6.3 μm的小模場光纖類型。其主要原因在于小模場的G.657光纖在實際應用中與G.652光纖的接續損耗較大,且現在市場上各廠商的主流產品均為模場直徑與G.652光纖接近,而非小模場的光纖。此意見將在下一版本的修訂中繼續進行討論,現階段官方發布的正式建議書中仍維持了原分類原則。

    1.2 IEC光纖技術標準進展

    1.2.1 IEC 60793-2-10 A1類多模光纖技術規范

    IEC 60793-2-10為A1類多模光纖的技術規范,最新有效版本為2011版。其中主要的修訂為以下幾點。

    a)A1a類光纖中,除A1a.1和A1a.2外,新增加子類A1a.3(對應ISO/IEC 11801所規范的OM4)。IEC 60793-2-10中多模光纖的最新分類方法與ISO/IEC 11801的對應關系如表1所示。

    光纖光纜技術標準最新進展

    b)通過新增資料性附錄,進一步對帶寬測試的注入要求和有效模式帶寬進行了解釋。

    1.2.2 IEC 60793-2-50單模光纖系列技術規范

    IEC 60793-2-50包括ITU-T所規范的G.652~G.657所有系列的單模光纖,最新有效版本為2008版。

    在近2年的IEC會議中,正在對IEC 60793-2-50進行新的修訂,其中主要的修訂為以下幾點。

    a)在單模光纖的尺寸規范參數表中,常規的光纖外涂覆層直徑規范為(245±10)μm,除此之外,也可選擇其他的外涂覆層直徑,如(400±40)、(500±30)、(700±100)、(900±100)μm。最新的修訂在可選擇的外涂覆層直徑中增加了(200±10)μm,即現在市場上出現的可用于小型化光纜的小尺寸光纖。需要說明的是,對于以上不同的涂覆層直徑,其包層玻璃部分的尺寸典型值仍為125μm。

    b)刪除了所有關于跳線截止波長的內容。

    c)單模光纖環境特性的要求中,前一版本在不同的環境試驗條件下,要求1550nm處的衰減變化小于0.05dB/km,而1625nm處的衰減變化沒有強制設定要求。在最新的修訂版本中,對1550和1625 nm 2個波長處溫度特性下的衰減變化均要求小于0.05dB/km,這一方面是由于長波長對于溫度和應力更加敏感,其測試值將更加直接地表征光纖的環境特性,另一方面是適應未來開通1260~1625 nm全波段(O-E-S-C-L波段)傳輸系統的要求。

    d)B1.1和B1.3類光纖(對應ITU-T G.652),在最新的修訂版本中,均將其工作波長延展到了1625nm。

    e)B6類光纖(對應ITU-T G.657)的分類,在最新修訂版本中,與ITU-T G.657建議書2009版保持一致,即B6類光纖分為B6_a1、B6_a2、B6_b2、B6_b3,與G.657 A1、G.657 A2、G.657 B2、G.657 B3相對應。

    1.2.3 IEC 60793-1-x 光纖測量方法和試驗程序

    近2年來,IEC 60793-1-x系列標準也先后進行了修訂。

    a)2010年,對《2010,光纖測量方法和試驗規程:篩選》(IEC 60793-1-30)進行了修訂。
    b)2010年,對《光纖測量方法和試驗規程:抗張強度》(IEC 60793-1-31)進行了修訂。
    c)2010年,對《光纖測量方法和試驗規程:涂覆層可剝性》(IEC 60793-1-32)進行了修訂。
    d)2011年,對《光纖測量方法和試驗規程:截止波長》(IEC 60793-1-44)進行了修訂。

    在以上標準的最新修訂中,都更加詳細地描述了測試的細節步驟,以及影響測試的各種因素。在此不作進一步詳述。

    2 光纜技術標準進展

    近年來,光纜標準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我國行業標準的修訂,經過數次的修訂,標準中規定的技術指標更加貼近實際的應用情況。同時,ITU-T和IEC針對光纜技術的發展也一直在進行討論。

    2.1 層絞式通信用室外光纜標準

    《層絞式通信用室外光纜》(YD/T 901-1997)參照IEC 60794-3(1994)、ITU G.650(1993)、ITU G.652(1993)、ITU G.653(1993)和ITU G.654(1993)制定。該標準規定的光纜適用于在長途干線和本地網的局間中繼線路中作光通信室外傳輸線,也可用于本地網用戶線的光通信室外饋線和配線。

    2001年,根據IEC 60794-3(1998)、ITU G.650(2000)、ITU G.652(2000)和ITU G.655(2000)的最新版本,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該標準進行了首次修訂,保留了符合我國情況并行之有效的詳細規定。修訂后的標準名稱為《核心網用光纜——層絞式通信用室外光纜》。該標準適于作為核心網的室外光纜,也適于作為城域網和接入網的室外光纜。#p#分頁標題#e#

    2009年,根據IEC 60793-2-50(2007)、IEC 60794-3 (2001)、IEC 60794-3-11(2007)、ITU G.652(2005)、ITU G.655(2006)和ITU G.656(2006)的最新版本,對該標準進行了第二次修訂,修訂后的標準名稱恢復為《層絞式通信用室外光纜》。該標準適用于管道、直埋、水下、非自承式架空等常規敷設方式的通信核心網及接入網用填充式光纜和接入網用半干式及干式光纜,不適用于氣吹敷設的微型光纜和路面微槽及排水管道敷設的光纜。

    表2示出的是YD/T 901 3個版本標準主要指標的變更。

    光纖光纜技術標準最新進展

    2.2 中心管式光纜標準

    《中心束管式全填充型通信用室外單模光纜》(YD/T 769-1995)參照IEC 60794-1(1994)和IEC 60794-3(1994)制定,該標準規定的中心束管式光纜,主要用于數字或模擬傳輸的通信系統。無鋼帶縱包光纜只適宜于農話通信的架空敷設,鋼帶縱包光纜適宜于架空、管道和直埋敷設。

    2003年,該標準進行了首次修訂,標準名稱改為《核心網用光纜——中心管式通信用室外光纜》,增加了一些相應的試驗項目和方法。該標準適用于核心網用室外光纜,也適用于城域網和接入網用室外光纜。

    2010年,該標準進行了第二次修訂,標準名稱恢復為《中心管式通信用室外光纜》,對其適用范圍和部分技術指標進行了修改。該標準適用于管道、直埋、隧道、非自承式架空等常規敷設方式的通信用填充式室外光纜和接入網與駐地網用干式室外光纜,不適用于光纖帶光纜、氣吹敷設的光纜和路面微槽、水下與排水管道敷設的光纜。

    表3示出的是YD/T 769 3個版本標準主要指標的變更。

    光纖光纜技術標準最新進展

    2.3 光纖帶標準

    《光纖帶技術要求和檢驗方法》(YD/T 979-1998)參照IEC 60794-3(1998)和IEC 60794-1-2(1997)制定,部分試驗方法參照了FOTP標準。該標準規定了光纖帶的結構、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適用于光纜中作為一個纜芯元件的光纖帶,也適用于單獨作為一個產品的光纖帶,光纖帶用于信息傳輸設備及網絡中。

    2009年,根據更新后的IEC 60794-3(2001)和IEC 60794-1-2(2003),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該標準進行了首次修訂。增加了光纖的種類,對部分試驗方法作了修改。該標準適用于光纜中纜芯元件的光纖帶,也適用于單獨作為產品的光纖帶。

    表4示出的是YD/T 979 2個版本標準主要技術指標的變更。

    光纖光纜技術標準最新進展

    2.4 接入網用光纖帶光纜標準

    YD/T 981《接入網用光纖帶光纜》分為3個部分:第1部分:骨架式;第2部分:中心管式;第3部分:層絞式。

    《接入網用光纖帶光纜》(YD/T 981-1998)參考IEC 60794-1(1996)和IEC 60794-3(1998)制定,規定了接入網用光纖帶光纜的產品分類、結構、標志、交貨長度、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儲運,以及安裝和運行要求。該標準規定的光纜適用于在接入網的室外饋線和配線中作光通信傳輸線,也可用于引入線。

    2009年,根據更新后的IEC 60793-2-50(2008)、IEC 60794-2(2001)、IEC 60794-3-11(2007)和ITU-T G.657(2006)規定,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該標準進行了首次修訂,對其適用范圍和部分機械性能指標進行了修改。該標準規定的光纜適用于管道、直埋、水下、非自承式架空等常規敷設方式的通信接入網室外饋線和配線用單模光纜,也可適用于接入網引入光纜和樓道豎井布線用光纜,不適用于氣吹敷設的微型光纜和排水管道敷設的光纜。

    表5示出的是YD/T 981.1 2個版本標準主要技術指標的變更;表6示出的是YD/T 981.2 2個版本標準主要技術指標的變更;表7示出的是YD/T 981.3 2個版本標準主要技術指標的變更。

    光纖光纜技術標準最新進展
    光纖光纜技術標準最新進展
    光纖光纜技術標準最新進展

    2.5 ITU-T和IEC光纜標準進展

    2009年1月ITU-T發放了一份關于引入光纜的問卷調查。在2009年9月底舉行的ITU-T SG15組會議上,共收到來自22個國家的28份答卷。根據答卷的情況,可得出如下的結論。

    a)應該創建一個關于引入光纜的新建議。
    b)推薦在該光纜中使用單模光纖,也可以選用多模光纖和塑料光纖。
    c)推薦采用常規光纜結構和自承式光纜結構,也可以選用鎧裝護套結構。
    d)該光纜需要考慮防鼠和防水要求。
    e)推薦進行光纜的拉力、壓扁、沖擊、彎曲、反復彎曲、曲撓、扭轉、抗紐結實驗,可選擇進行光纜低溫下彎曲實驗。
    f)推薦進行火焰傳播、煙霧排放和腐蝕性氣體排放實驗。

    2010年6月ITU-T通過并發布了引入光纜的建議書L.87。

    2011年2月新建議L.coi“在室外已占用的設施中安裝光纜和管道的技術”獲得通過,近期將正式發布。

    在會議上,專家們針對光纜新的應用領域也進行了廣泛的討論,通過討論,大家認為垂直布線光纜、高密度微纜以及室內外光纜均可以稱為當前的新應用。同時,大會也同意在新的建議出來之前,對每種新應用的定義要進行充分討論。與此同時,由于沒有收到對“光纜在水管中的安裝”和“光纜在氣體管道中的安裝”這2個議題的任何反饋意見,因此決定取消對這2個議題的研究討論。

    IEC 60794光纜系列標準也有多項正在修訂的過程中,由于未確定發布,在此暫不作詳述。

    3 結束語

    近年來,國內主要光纜行業標準大多經過了數次修訂。光纖光纜的供應商和用戶應及時查閱最新版的標準文本,在對變化的技術指標予以理解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企業生產規范和產品指標書,以提高整個行業的標準化、規范化程度。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