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除了優質的種子,少不了陽光、灌溉和照料,而風雨的洗禮、雷電的考驗更是每一棵大樹的必修課。每一個壯大了的企業,就如同這幼苗變成的大樹。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優秀的企業,無論大小,都有一些相同的特質,從中或許能夠看出小微企業成功的關鍵點所在。記者選取上市公司武漢市金運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和初創小微企業武漢億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比,在遙遙相望中,找到共同的天空。
背景:
金運激光通過9年的發展,從一個小企業成長為全球知名的激光設備制造商,特別在紡織服裝激光應用領域,已成為中國第一品牌。今年5月25日,該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億聚公司由兩個80后于2009年創辦,主要從事互聯網應用服務,如提供行業門戶網站等服務。目前正處于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希望靠這個產品完成企業的轉型、壯大乃至上市。
關于核心競爭力
1992年,金運激光董事長梁偉和另外4個朋友一起,創辦了一個小公司。不溫不火做了幾年后,梁偉無意中聽客戶說起,香港等地對激光設備需求量大。做了充分的市場調研后,公司決定轉型做激光設備。
不久,他們發現,自己的產品競爭不過國內外的大品牌,可是國內很少有企業把激光應用于紡織服裝行業,市場上的產品主要依賴進口。公司決定走“冷門”,研發出用于紡織服裝行業的激光設備。直到現在,金運仍然是這個領域的帶頭人。
“領先一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副總經理李俊說。
同樣,億聚公司從2007年成立以來,最初靠做行業門戶網站維持公司的運轉,后來轉向研發用于物聯網的設備。
總經理周凱介紹說,物聯網是一個國家扶持的新興行業,產品前景光明。這也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關于人才
招不到人是億聚公司很頭疼的事情。“2009年,我們想招十幾個銷售人員,招了好久都沒有人來,好容易來了幾個也不太合適。”周凱困惑地說,我們公司小,沒有實力給別人很好的待遇,類似落實戶口這樣的事情完全無法做到。所以有一定實力的人不愿來。
實際上,這也是金運激光最初遇到的問題。最初研發激光設備時,金運激光是沒有財力請到合適的人才。于是,梁偉找到武漢大學和當時的武漢工學院,一次次上門去“磨”,終于打動了對方。依靠高校的人才資源,金運公司終于擁有了自主研發的激光設備。
“說招不到人,實際上和公司的理念有關。”李俊說,我們的理念就是要不惜一切代價留住人才。在金運激光發展得順風順水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個瓶頸:設備中的控制卡不是自主研發,牽制了公司的發展。“我們去深圳招了一批人,成立研發中心。為了留住他們,給他們在深圳買房、配車。那時候,我們這些股東的生活條件比他們還差些。”
關于資金
在發展期遭遇融資難,是很多小微企業面臨的困境。
前幾年,金運激光也遇到缺乏流動資金的問題。“當時只好靠自己。董事長梁偉出得最多,股東們一起拼湊渡過難關。當時承諾給各人家里買這買那的,后來大家都忙得忘了。”李俊笑著說。他認為,把握企業發展的分寸很重要。根據自己公司的實力量力而行,不要盲目發展。
億聚公司研發的第一代產品投入了80萬元,這幾乎是公司幾年的贏利。今年需要研發第二代產品,需要再投入至少70萬元。周凱說,缺錢只能慢慢來,不過如果融資渠道更多些、更順暢些,產品就能早些面世,搶占市場先機。
關于扶持
苦練內功是企業成功的核心,而外部良好的環境則能讓企業成長得更順利。
李俊說,金運激光是高新技術公司,這幾年從知識產權的申請和保護、到各種科技企業獎勵以及企業上市,都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的幫助。小微企業不需要錦上添花,困難期、關鍵時刻,優質的政府服務是及時雨、雪中炭。
億聚公司研發的物聯網項目,2009年被選為武漢市科技局的扶持項目,提供了5萬元補貼,今年又有滾動支持的10萬元。“對于科技型企業,找到好的孵化器尤為重要。”周凱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