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光學平臺

    我國自主研發太陽能并網逆變裝置

    星之球激光 來源:激光網2012-02-12 我要評論(0 )   

    復旦大學聯合華南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歷經3年攜手攻關,與企業共同自主研發出兆瓦級并網逆變器等三大系列10個產品,最近通過了國家能源局組織的專家鑒定,并在2011年...

         復旦大學聯合華南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歷經3年攜手攻關,與企業共同自主研發出兆瓦級并網逆變器等三大系列10個產品,最近通過了國家能源局組織的專家鑒定,并在2011年國際權威機構PHOTON的公開測試中取得“雙A”的殊榮,核心技術指標居亞洲首位。有關專家認為,這項重要成果對于打破國外企業技術壟斷,提升中國光伏產業鏈中核心裝置的自主配套能力,實現大容量光伏并網電站的大規模產業化具有重要意義。

         據課題組負責人、復旦大學孫耀杰博士介紹,“雙A”指的是逆變裝置的轉換效率,以及最大功率點追蹤效率這兩大核心指標。太陽能電池板將輻射能變為直流電能,轉換率一般在15%~17%,而逆變裝置將直流電變成交流電,同樣有效率損失需要克服,當前全球最高水平技術的轉換效率在97.7%,我國科學家研發的裝置達97%。

         目前,該產品已通過德國、英國、西班牙等7個國家的電網接入許可和PHOTON、VED、BV等國際權威組織的認證檢測,獲得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的“金太陽”認證,作為中國唯一的入選產品與國際著名企業艾默生的產品一起入選海拔3887米中國西藏山南地區全球最高極端地理氣候環境示范應用的大型光伏電站。

         并網逆變裝置,是太陽能發電光伏產業中最關健的技術產品,世界發達國家對此已經非常重視,目前歐美國家已建立多個并網逆變器大型實驗室。由于國內缺乏原創高端技術,我國太陽能發電光伏產業中的逆變裝置絕大多數依賴進口,成為遏制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大要害。規劃中,我國2020年將新增光伏電站裝機容量2萬兆瓦,高效率、高性能、長壽命,滿足電網高滲透率接入的集成式兆瓦級大功率逆變裝置成為關鍵。

         通過產學研轉化,復旦大學與多所高校在“兆瓦級高精度實時控制與電路優化”與“智能電網接入與新能源協調控制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解決了高性能光伏并網發電的核心技術問題。

         據悉,該項成果3年來在國內外光伏示范電站中累計裝機容量已超過600兆瓦,經濟效益達9億元。在核心技術指標接近的條件下,產品售價僅為德國產品的1/3。據了解,課題組已成功申請專利6項,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逆變裝置耐腐蝕、耐受惡劣天氣條件的全新研發探索。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