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部門“十二五”規劃的陸續出臺,工業轉型升級赫然位于工信部“十二五”規劃之首,各行業的“智能化”也在逐漸轉變中。近年來國內的工業機器人裝機總量的急遽飆升,無疑加速了中國制造業智能時代的到來,中國制造業用工業機器人取代人力已現端倪。
智能產業的核心是智能化,而智能化是社會生產實現節能高效發展的重要步伐。自2009年,“智慧地球”的概念首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智能產業便以驚人的步伐在市場上得以迅速擴張。隨之而來的,是智能電網、智能建筑、智能安防等一系列智能產業的興起,“智能時代”構建的全球藍圖已清晰可見
從國內來看,近年來,國內工業機器人裝機總量的急遽飆升,無疑加速了中國制造業智能時代的到來,中國制造業用工業機器人取代人力已現端倪。事實上,一方面,基于國際金融危機余波尚存,國內“用工荒”又頻頻出現的市場大背景,人力成本不斷攀升,外部市場給予企業的壓力迫使越來越多的企業用工業機器人取代人工作業,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隨著各部門“十二五”規劃的陸續出臺,工業轉型升級赫然位于工信部“十二五”規劃之首,高端裝備制造業成為未來5年內中國市場重點發展行業已成為業內人士識。在政策的給力支持下,智能制造行業必然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
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了ABB機器人團隊在中國本土研發成功的ABB最小機器人IRB 120和全球最快碼垛機器人IRB 460,絲毫不遜于國外研發中心的性能,卻在滿足中國市場的同時,將中國本土的研發成果推廣到全球;看到了庫卡機器人不斷嘗試著讓自動化變得更簡單,將輕量化、標準化機器人技術應用到更多新領域;看到了史陶比爾機器人正在積極建立并實踐的本土化市場戰略……
市場需求激增行業用戶意識是關鍵
顯而易見,在企業尋求智能化生產運營的過程中,自動化技術無疑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工業機器人恰是能為企業實現智能化生產的關鍵要素之一??v觀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發展,不難發現,此前,由于國內人工勞動力持續呈現低成本的態勢,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難以壯大。然而更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用戶對于使用工業機器人的保守意識,使得這一市場一度顯得低靡。
對此,史陶比爾(杭州)精密機械電子有限公司機器人事業部技術支持經理張振惠就談到:“相較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工業機器人市場的飽和狀態,中國市場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潛在空間。許多中國用戶不了解工業機器人技術及應用,他們無法提出相應的要求。因而,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壯大。”
盡管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權威數據顯示,在2010年,中國機器人裝機總量已成功突破5萬臺,實現了40%的增長。但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相較于10年前中國機器人裝機數量,短短10年間,機器人的市場需求已實現了爆炸性的增長,不可謂不令人震驚欣喜。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春天已然來臨。
或許正是中國市場呈現的良好前景,使得國際工業機器人廠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注重機器人技術的應用和理念在中國市場的推廣。伴隨著新技術、新理念,甚至是新領域的推廣,無疑不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中國用戶的保守理念。在曾經看來“超前”的技術和理念似乎正恰逢其時。正當“智能化時代”催生的“智能產業”以一種強勁的態勢進軍中國市場的同時,中國用戶對于“智能化生產”產生了新的認識和理解。他們以一種求知若渴的心態,積極地接受“智能化”的洗禮和挑戰。
的確,“智能化生產”的紙上談兵年代早已過去,尤其是在圍繞“安全”與“節能高效”發展主題的今天,工業機器人在流水線上的作業無疑更能滿足企業對此的需求。正如,ABB機器人業務單元中國區負責人顧純元博士所說:“安全、提高質量是機器人得以發展的兩大驅動力。”
據了解,2011年上半年,ABB機器人與國產汽車品牌長城汽車展開了合作。在長城汽車天津新工廠內,ABB機器人身影出現在哈弗H6高端SUV車型生產線上。通過ABB機器人實現的焊接自動化,不僅提高了長城汽車車身的抗沖擊能力,還從整體上將汽車安全性能提升了30%。不僅如此,ABB機器人的應用還可提高焊接速度,那么實際上,通過提高生產節拍、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廢品率,實際上也就減少了制造成本、減少了能耗,從而實現了在制造環節的真正意義上的節能。尤其,是不同于人工作業的固定工作時長,機器人可以24小時連續工作,從而在根本上保證了產品的一致性、可靠性以及穩定的質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