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年市場變化來看,2011年中國PLC市場呈現前高后低走勢。PLC市場受益于金融危機后的市場繼續回暖以及地震造成的囤貨影響,在上半年一路高歌,而從下半年開始,整個市場受信貸收緊、OEM出口驟降及項目減少的壓力,新訂單銳減。
競爭格局方面,2011年盡管歐美與日系品牌仍占據PLC市場的主導地位,但本土廠商30%-80%的普遍性高增長,也開始對主流廠商造成不可忽視的沖擊。此外,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主流廠商為適應市場變化而進行的大規模組織結構調整。這些調整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2011年的業績,但必將對未來的PLC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市場增長區域及特點
通過調查發現,由于華東、華南地區PLC應用較為普遍,市場規模接近飽和,除了PLC更新因素外,新的PLC市場增長點不是特別明顯。華東地區和華南地區的PLC市場份額分別為25%和22%,兩地總和接近市場一半份額,主要是江浙、山東及廣東一帶是中國制造業最為集中的區域,對PLC應用需求比較旺盛。而華中、華北、東北地區由于中部地區經濟戰略崛起和國家東北經濟振興的政策影響,帶動了PLC市場在這些地區的份額的提高。
廠商增長情況
歐美系廠商:歐美品牌的PLC在大中型集控系統、網絡及軟件方面具有優勢,主要針對的是項目型市場,具有代表性的當屬西門子、施耐德以及羅克韋爾。而2011年Rockwell在大型PLC市場增長最快。
日系企業:日系品牌的PLC在小型控制系統、機床、設備單體自動化、OEM以及產品的靈活性和價位方面具有優勢,具有代表性的廠商當屬Omron和三菱,Omron憑借CP1E的勢賣,打入小型PLC市場,成為了2011年小型PLC市場增長最快的廠商
國產廠商:國產品牌的PLC主打的是中小型PLC市場。憑借價格優勢而占據小部分PLC市場份額,但隨著原材料漲價,成本的上升使得國產PLC優勢漸弱。所幸的是,正是在這種嚴峻的外在條件下,涌現出不少優秀的國產廠商,如深圳合信,北京和利時都有不俗的表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