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機器人

    中國制造:機器人來了(一)

    星之球激光 來源:中國國際招標網2012-09-21 我要評論(0 )   

    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正在變形。臺灣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表示,富士康將投資千億元在山西晉城等地建設全球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基地,并要把工業機器人產能從2011...

           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正在“變形”。臺灣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表示,富士康將投資千億元在山西晉城等地建設全球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基地,并要把工業機器人產能從2011年的1萬臺擴充至100萬臺。而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富士康在內地雇傭工人的數量頂峰時期曾超過100萬人。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富士康,全國不少企業都有“機器人戰略”,機器人時代正悄然來臨。

     

    機器人武裝“中國制造”

      2010年,富士康研發的機器人在山西晉城園區投產,2011年,這一園區的機器人產能達到1萬臺。而在晉城的富士康廠房內,如今已有了“貨真價實”的機器人。

      在富士康,這些外形奇異、動作單調的“機器人”被稱為Foxbot。準確地說,這些機器人尚且只能稱為“機械手”。不同于一線生產工人的8小時工作制,這些機器人可以每天24小時不知疲倦地工作。

      機器人不只出現在富士康。

      在安徽合肥包河工業園區一個偌大的廠房內,200多臺焊裝機器人整齊排列,不需要工人操作,由電腦控制井然有序地工作。在這個焊裝機器人生產線上,每51秒就能組裝兩三千個零件,生產一臺車。

      在廣東東莞鉅升塑膠電子制品有限公司整潔安靜的空調車間里,不見一個工人,只有一個機器人在21米長的生產線上來回走動工作著。這一幕,徹底顛覆了記者對生產車間機器轟鳴、粉塵滾滾、人來人往的印象。

      該公司助理總經理蔣仕元不無得意地說:“該生產線可以24小時工作,產能是一般車間的3倍。而機器人加工可以精確到3微米,誤差比頭發絲還小得多。高質量加上低成本,使我們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一路暢行。”

      記者調查發現,企業用工業機器人武裝“中國制造”的速度正不斷加快。

      2008年人力成本上升,工業機器人開始在制造環節嶄露頭角,當年我國銷售達到7500臺,其數量是前24年銷售總量的三分之一。之后,機器人應用急速擴張。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粗略統計,2010年我國進口機器人2.34萬臺,同比增長130%;2011年進口機器人3.8萬臺,同比增長62%。#p#分頁標題#e#

      與人類相比,出現在一線生產崗位的機器人有更高的承受力,在生產效率方面也具備優勢。此外,機器人的投入使用,可有效降低勞動力成本。山西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耿曄強告訴記者,機器人時代的到來是一種趨勢。

      像富士康,早期得益于大陸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但近年來這一優勢正在消失。因此企業會從利潤最大化出發,降低生產成本以提高利潤。未來的勞動力密集型工廠將會逐漸使用機器人取代工人,以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甚至表示,一個“家家都有機器人、廠廠都有機器人”的時代很快就會到來。

          

            機器人來了,人往何處去

      事實上,不僅在山西晉城,富士康的“機器人戰略”也在其他省份實施。其研發團隊已在洛陽啟動“百萬機器人”計劃,以實現對重復性強、作業強度高的人工勞動的替代。

      如此大規模的機器人投入生產一線后,將會對企業用工產生什么影響?一線工人又將何去何從?

      盡管富士康表示機器人將用于“協助”而非“替代”人類生產,但大批機器人上崗后,短期內擠占崗位的現象將不可避免。

      在富士康的工人隊伍中,出生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年輕人占多數。這些年輕人對于機器人的到來感到喜憂參半,喜的是機器人能將自身從單調、枯燥的生產一線解放出來,憂的是崗位被機器人擠占后自己還能不能在廠里待下去。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