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其他

    中國光谷開始二次創業(一)

    星之球激光 來源:中國經濟和信息化2012-11-28 我要評論(0 )   

    從一無所有,到成為國內四大 激光 產業基地,東湖用了20年。 如今,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下稱東湖高新區)中與激光產業相關的企業達200多家,總收入超150億元。激光...

           從一無所有,到成為國內四大激光產業基地,東湖用了20年。

      如今,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下稱東湖高新區)中與激光產業相關的企業達200多家,總收入超150億元。激光企業總數和激光產品年產值占全國一半以上,形成了上游為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中游為激光器及其配套設備,下游為激光應用產品、消費產品、儀器設備等完整的產業鏈,位居全國第一。

      但東湖高新區的理想卻并不只是如此。

      除激光產業之外,光通信、光電顯示、半導體照明等產業都是東湖高新區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點。東湖高新區是我國最大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光電子產業是武漢市第二個千億元產業,比湖北省宜昌、孝感、荊門等很多高新區的工業總產值都多。

      “我期望這里像美國硅谷一樣,能產生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企業和產業。”武漢市市長唐良智指出。唐良智的目標是把東湖高新區打造成世界的光谷,成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

      然而,在全球光電子信息產業分工中,中國光谷整體還處于中低端環節,優勢產業領域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產業核心技術突破將直面發達國家的封鎖和跨國公司的競爭,為光電子信息產業帶來生存威脅。

      “為了盡快縮短差距,今年2月以來,我們和美國硅谷之間開展深度合作,并結合實際,努力把硅谷的經驗學好用活。東湖高新區的構想是形成以光電子信息為核心產業,以生物、環保節能、高端裝備為戰略產業,以高技術服務業為先導產業的‘131’產業架構。”中國光谷管委會企業服務局局長馬云波告訴記者。

      

    光谷夢想

      馬云波上中學的那個年代,東湖高新區開始了自己的光谷夢想。

      1980年,從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畢業之后,武漢市光谷大道武漢楚天激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楚天激光)創始人孫文被分配到武漢一家研究所工作,他親眼看到不少激光研究成果獲得國際大獎,不過科研成果卻未能及時轉化為生產力,這就好像果子賣不出去只能爛在筐里一樣。

      四年后,孫文看到了希望。這一年,關于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挑戰的對策文件首次提出了要在我國有條件的城市試辦科學園區和企業孵化器的設想。同年2月,在“新技術革命武漢對策討論會”上,專家學者呼吁,為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挑戰,在智力密集的東湖地區興辦新技術密集經濟小區,發揮武漢的科教優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1985年,孫文決定下海創業。他與4個同事一起貸款10萬元創立了楚天光電子公司,專門從事“普及型激光”產品開發。在一間20平方米的廠房里,沒有圖紙,也沒有工藝參照,他們就在書海中搜索、比照,沒日沒夜地工作。然而,整整一年,他也沒有接到一個訂單,靠著貸款苦苦維持。

      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下稱創業中心)的成立為孫文解了燃眉之急。1987年,得知此消息后,孫文只花了兩天時間就搬了過去。楚天激光成為創業中心第一批入孵企業。進入孵化器后,孫文得到了120平方米的免費生產場地,以及近100萬元的貸款。“我們找到了歸宿。”孫文感慨道,“如果沒有創業中心的全力輔助,絕不會有今天的楚天激光。”

      1991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東湖高新區成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年之后,楚天激光首次把業務做到國外。當時,美國硅谷要引進一批激光焊接機,參與投標的是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的激光設備生產廠家,成立不到十年的楚天激光,就面臨了一場強手如林的競爭。

      令人著急的是,他們當時連美國的電壓是多少都不知道。孫文打聽到桂林一個廠家進口了美國的設備,于是趕到桂林去看。到了桂林之后,桂林企業卻不相信中國人會到美國去參加投標,還質疑楚天激光是否有這個實力,是否是來偷學技術。

      氣憤不已的孫文回到武漢就開始攻關。數百次的試驗后,他們開發出了“雙光路”激光焊接機。這種焊接機,不僅可以用220伏的電壓,而且適用于多種電壓。一參與投標,就獲得了美方的認可,被認為性能第一,當即與楚天激光簽訂了合同。

      事實上,楚天激光的技術創新之路也是光谷激光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科技創業如何實現從產業化到規模化發展?這成為東湖高新區隨之而來思考的方向。1994年10月,東湖高新區出臺了《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條例》,兩年后,東湖高新區又將關山一路以東、南湖南路以南納入,面積擴大到30平方公里。

      版圖擴大了,發展模式成為了重點。東湖高新區相繼建設了關東科技園、關南科技園、大學科技園,探索出了科技成果轉化“四級跳”模式,科技成果在高校產生—成果在高校周邊孵化—孵化企業在大學科技園成長—再到專業科技產業園規模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