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聯網信息安全警鐘在被頻頻敲響的同時,專用網安全警鐘同樣余音繞梁。像軍用網、金融網、電力網等等這些專用網作為維系國家安全與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系統,在平時和戰時均面臨著比傳統網絡攻擊更甚的嚴重威脅。
光纖通信難逃竊聽厄運
光纖通信常被人們看作是最安全的通信媒介,它雖不會像電纜那樣產生電磁波外泄信息,卻照樣難逃被竊聽的厄運。據悉,美軍“吉米•卡特”核潛艇被改裝安有光纖竊聽裝備后再次服役,世界各地的海底光纜均可陷入其監視之下。外軍研究表明,雖然光纖不會發生電磁泄漏,但要竊聽也極為簡單,只需將它彎曲到一個既能使光纖通訊不受影響免于被發現,又能讓其有1%的光被折射出來的角度,再通過專用設備將這些光信號收集放大,就可得到所需的信息。同時,許多國家為了避免國防光纜被施工等無意造成破壞,通常還將其位置標注出來,這樣無疑會留下巨大的安全隱患。
物理隔離絕對界限消失
為使專網免受來自互聯網的攻擊,通常會將兩網進行物理隔離,但這樣的隔離并不能絕對保證專網安全。美國“舒特”系統成功的實戰應用,就表明了這一點。據悉,該系統通過空中非接觸攻擊敵方雷達系統,可迫使雷達轉向,使得沒有隱形功能的飛機也能成功地穿越先進的防空網,可見物理隔離并非是“絕對防御”。其實,早前擺渡攻擊、芯片植入等手段就已經打破了這道防線。近期外軍又提出了納米機器人、賽博飛機等一些新概念技術,使得網絡不僅沒有了國界,同時物理隔離的絕對界限也已消失。
網絡節點成為薄弱環節
對入網設備本身的保護也是一個薄弱環節。專用網的節點與終端通常分布廣泛而分散,許多設備的使用及放置都未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一旦不法分子混入或闖入這些系統,其所擁有的網絡設備將被占據,網絡中的信息將會泄露無遺,從而造成后果嚴重的失泄密事件。而像銀行、跨國企業等一些終端遍布各國的大型網絡,更難以有效地保證其安全。尤其是軍隊指揮控制系統終端,敵方通過自下而上的攻擊,一旦竊取了軍隊指揮權,后果難以想象。
所以在信息化建設轉型中,專用網信息安全防護更應警鐘長鳴。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