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光纖光纜

    光纖光纜仍受困產能過剩:收入利潤普遍下滑

    星之球激光 來源:通信產業網訊2013-09-16 我要評論(0 )   

    這場始于2012年下半年的產能過剩終于警醒了中國的光纖光纜企業。2013年半年財報,幾大上市公司紛紛把產能過剩作為企業首要沖擊,呈于財報說明之中。一改此前收入、利潤...

       這場始于2012年下半年的產能過剩終于警醒了中國的光纖光纜企業。2013年半年財報,幾大上市公司紛紛把“產能過剩”作為企業首要沖擊,呈于財報說明之中。一改此前“收入、利潤”穩中有增的局面,這一次它們要么收入下滑,要么利潤不理想。

      通鼎光電收入下滑超10%、亨通光電因失去9000萬元的一次性分紅而利潤大幅下滑、烽火通信利潤微增,收入、利潤同比增長近20%的中天科技亦有數個主力產品線出現利潤率下滑,唯一宣稱利潤同比增長近60%的特發信息,其利潤增長卻并非來自光纜市場,主要是出讓電解鋁業務廣西吉光61.5%的股權的原因。而就在2012年財報中,幾家線纜企業在整個通信業的冬天里依舊取得了收入、利潤增幅均超過12%,亨通光電更是實現了35%利潤增長。

      今年年初,運營商光纖集采價格刷新近幾年紀錄再創新低,產能過剩加劇了本就激烈的價格戰。

     

      擴產欲罷不能

      就在一年前,中國光纖光纜產業一度還迎來近8年來的首次價格上漲。現在來看,這主要是因為寬帶中國戰略帶來的產業刺激,多數光纖光纜企業押寶“需求上漲50%-100%”。現在看來,當時的價格上漲像極了“光纖供不應求”這一夢想的回光返照。

      這在幾個月之后就被證實為“黃粱一夢”,寬帶中國戰略始終沒有實質性政策出臺,而2012年底運營商光纖集采價格再創新低,2013年中國電信(52.15, 0.20, 0.38%)集采光纖價格又刷新近幾年紀錄。在這個已經充分成熟且自由競爭的市場上,價格下滑只能說明“供大于求”。

      但尷尬的是,光纖企業產能擴充依舊不絕于耳,甚至不乏新玩家殺入這一市場。“產能過剩是因為當初大家的盲目造成的,但今天我們已經欲罷不能。”一資深光纖行業人士向記者分析:“在這個核心競爭力雷同、企業沒有議價能力的市場,只有拼規模成本、殺價格,等待洗牌。”

      2013年國慶節,山東省首家750萬芯光纖拉絲項目將正式投產。這個由太平洋光纖光纜有限公司投資3.8億元、號稱彌補山東省空白的項目,卻得到了業內人士100%差評,“拉的越多、賠得越多”。

      與此同時,主流廠商也沒有停止擴產的腳步,申銀萬國統計,亨通光電2013年產能預計會提升30%,達到3000萬芯公里;中天科技產能提升40%,達到2000萬芯公里;通鼎光電產能會提升250%以上,達到2500-3000萬芯公里;已經規模位居全球第二的長飛,也已經擴產。

    一長飛光纖光纜高層告知記者:“光纖產能可能超過1.85億芯公里,超出市場需求4000萬芯公里。除非市場需求增加30%,否則產能過剩不可阻擋。”但這基本不現實。“現階段寬帶不能顯著提升光纖需求,而LTE的建設也會優先在現有站址上升級,對市場提升也沒有之前2G、3G那么明顯。“一烽火通信專家表達了這一觀點:“2013年,看不到產能過剩的盡頭。”

     

      全產業鏈優勢未顯

      除了靠著規模成本來取得一定價格優勢之外,光纖光纜主導企業紛紛打出“棒、纖、纜”一體化戰略,寄希望全產業鏈優勢制勝。但目前來看,這一戰略極大規模差強人意。

      目前,國內光纖光纜仍遵循“7:2:1”定律,整個光纖光纜產業利潤,70%集中于光纖預制棒產業、20%隸屬光纖、剩余10%歸屬光纜。2010年之前,中國光纖預制棒基本依賴進口,超過50%進口來自日本。2010年之后,亨通光電、中天科技、烽火通信、法爾勝、中利等企業紛紛自研光纖預制棒,每年向國外企業支付的巨額進口費逐漸回歸國內,著名線纜咨詢公司CRU預測,2013年底,中國光棒將實現自給自足。

      但這并非就意味著光纖光纜企業新增了70%的利潤。尷尬的是,國內光棒的合格率、生產成本、拉絲效率仍然要遜于國際企業,不少企業光棒的生產成本甚至要高于進口價格。

      也正是因此,光棒的面世并未能顯著改變企業的利潤率。2013年上半年,光纖光纜毛利率提升在3-6%之間,而烽火通信僅提升1%,2012年烽火通信光纖光纜毛利率甚至出現1%的下滑。

      另一方面,全產業鏈帶來的產業鏈優勢也并不明顯。“棒纖纜一體的企業,終將淘汰只有光纜的企業。”一資深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但這一進程,被運營商的集采機制延緩、甚至擱置了。”

      作為最終用戶,三大運營商需要的產品只是光纜。但運營商集采時卻把光纖、光纜分為兩次進行。“通過光纖集采,運營商壓低了光纖價格,變相等于把所有光纜企業拉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述人士稱:“而光纜企業遠遠多于光纖企業,通過光纜集采,運營商又再一次壓低光纜價格。”這種集采機制,實際上已經讓全產業鏈優勢分崩離析。目前國內能自產光棒的企業不足10家,自產光纖者接近20家,而光纜企業則接近60家,而光纖光纜行業的最終利潤卻基本由這60家企業決定。

     

      開源節流自救

      對于國內的光纖光纜企業而言,選擇其實已經擺在眼前。“進軍海外市場,緩解國內壓力”這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近兩年,最炙手可熱的當屬巴西市場。“這里要舉辦世界杯、奧運會,巴西運營商開始大規模建設網絡。”亨通光電、烽火通信均已在巴西建廠,實現國際市場本地化,“雖然國際市場也競爭激烈,但利潤要高很多。”

      目前,烽火通信憑借光通信系統、線纜、器件于一體的系統優勢,打開非洲、東南亞、南美這些正在崛起的市場,2012年國際市場開局之年曾實現3100%的收入增長;亨通光電則連續2年實現國際市場增收超過60%,今年國際市場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99%。

      “另一方面,這些上市企業需要保證足夠的現金流、降低企業管理成本,有過冬的心理準備。”一光纖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但現在來看,這些企業大部分財務成本壓力大、管理成本升高,且現金流不充沛。”

      2013年上半年,烽火通信經營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大幅下降,后兩者同比減少接近100%;同樣,中天科技兩項現金流均為負值。但與此同時,二者都在加大企業投資支出,增加現金流壓力的同時也提高了財務壓力。財報顯示,現金流負值的主要原因是通信行業經濟環境不佳,運營商拖欠款項所致。受到OTT沖擊、增量不增收的運營商,正在把這種經營壓力向產業下游傳遞。

      相比之下,2012年底成立財務公司的亨通光電,因為加強了成本、回款控制,企業經營現金流大幅上升,且有效控制了營業成本和財務費用,可謂2013年光纖企業中難得的亮點。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