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患有尿毒癥的兒子重獲新生,山西臨汾61歲的老父親捐腎救子。為把對供體的損傷降到最低,西京醫院泌尿外科10月29日為其實施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供腎切除術,這在全國屬首例。術后兒子腎功能恢復順利,父子倆將于近日出院。
山西男子患尿毒癥
六旬父親堅定捐腎
今年31歲的關杰(化名)是山西臨汾人,2010年時被確診為尿毒癥,隨后開始漫長的求醫路〖慮到透析費用昂貴,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無力承擔,加之透析治療并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醫生建議進行腎臟移植。“兩年中一直等不到合適的腎源,一家人愁死了。”關杰的父親關長軍(化名)告訴記者。
關長軍說,自己有3個兒子,關杰排行老三,還有兩個女兒,孩子們都成家了〈著兒子一天天被病痛拖累,不但失去生活能力,還讓整個家庭都逐漸陷入了貧困,多少個夜里,他都輾轉難眠。想來想去,他決定捐出自己的腎,讓兒子重獲新生。
既然家中這么多孩子,為什么關長軍自己一個老人要執意捐腎“孩子們都成家了,都有自己的小家,我得為他們的小家著想,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拖累了娃們。”關長軍告訴記者,自己年齡大了,萬一以后身體不好,孩子們肯定會養活他的,所以他毅然地做出了捐腎的決定。
手術僅開四個小孔
對供者的傷害降到最低
西京醫院泌尿外科主任袁建林介紹,由于目前國內腎源短缺,不少患者首先會考慮親屬間移植。而醫學證明,腎移植手術是一個對腎臟提供者傷害比較大的手術。傳統的開放手術,在切取腎臟時至少需要在患者身體開20厘米長的口子,這樣對患者身體傷害較大〖慮到關長軍年齡較大,袁建林決定采用達芬奇機器人為關長軍切取腎臟,將身體損害降到最低。
達芬奇機器人的優勢在哪袁建林介紹,達芬奇機器人身高1.8米,長著“三頭四臂”,即擁有3個操作平臺及4只機器手臂。雖然它的手臂很龐大,但卻能在患者體內自如操作。其自身的三維視野、智能消顫和靈巧的機械運用,大大提高了手術安全性,超越人手的旋轉極限和人眼的視覺角度局限。
此次手術,通過在患者腹部開四個直徑8毫米大小的創口,讓血管、組織結構等都通過機械手臂上的攝像頭,被放大20倍后顯示在監視器上。隨后在袁建林的指揮下,機器人自如、精確地進行腎臟游離和血管分離,最后完成腎臟切取,緊接著就對關杰成功實施了換腎手術。
達芬奇機器人做手術
目前已經日趨成熟
“娃得病這幾年,到處問人,這機器人也聽說過。”關長軍告訴記者,手術前他還有些擔心,萬一正手術時機器人不聽話怎么辦。隨后,醫生耐心講解了達芬奇機器人的優勢以及此前的成功手術案例,最后打消了他的疑慮。
袁建林介紹,目前全國有15家醫院引進了達芬奇機器人,而在西北地區,只有西京醫院一家。泌尿外科今年已經通過達芬奇機器人成功實施了近60例手術,其中包括前列腺癌根治術、腎盂成形術等。但由于腎移植手術和機器人輔助下供腎切取術二者均對技術和設備要求較高,因此國內此前尚未有單位開展。根據查新報告顯示,該例手術在全國尚屬首例。
記者昨日在西京醫院泌尿外科病房中,見到關長軍父子倆,目前二人在同一個病房中休養恢復,預計2天后便可出院。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