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機器人

    A股現機器人投資熱 核心技術缺失成最大瓶頸

    星之球激光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2013-12-12 我要評論(0 )   

    頂著產業革命的光環,屢次受到市場熱捧的機器人(43.020, 0.34, 0.80%)概念板塊,近日再添新丁。 慈星股份(9.710, 0.21, 2.21%)(300307,收盤價9.50元)12月10日公告稱,...

       頂著“產業革命”的光環,屢次受到市場熱捧的機器人(43.020, 0.34, 0.80%)概念板塊,近日再添“新丁”。

      慈星股份(9.710, 0.21, 2.21%)(300307,收盤價9.50元)12月10日公告稱,擬與固高科技等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合資經營機器人驅動及控制系統項目。無獨有偶,巨輪股份(7.65, -0.21, -2.67%)(002031,收盤價7.86元)12月11日發布的定增方案中,也宣布將投資2.5億元建設工業機器人項目。

      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包括秦川發展(6.78, 0.00, 0.00%)(000837,收盤價6.78元)、上海機電(16.78, 0.14, 0.84%)(600835,收盤價16.64元)、亞威股份(14.51, -0.09, -0.62%)(002559,收盤價14.60元)、博實股份(24.38, 0.01, 0.04%)(002698,收盤價24.37元)等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先后涉足工業機器人。

      對于機器人投資熱,有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機器人產業潛力巨大,但國內機器人產業存在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應用范圍有限、需求不足等瓶頸。

      在這種大背景下,對應用市場進行細分挖掘,或是國內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機會。

      “機器人”陣營再添新丁 /

      慈星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成立的蕪湖固高公司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其中公司出資350萬元,持股35%;蕪湖濱江持有40%股份為第一大股東。投資建設的“機器人驅動及控制系統項目”總投資額為1.2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5000萬元,建成后年產機器人控制器5000套,2016年項目達產之后可實現銷售收入1.25億元,凈利潤1393萬元。

      慈星股份主營電腦針織橫機研發,這是公司首次涉足工業機器人行業,公司開拓新業務領域的意味明顯。

      12月11日,巨輪股份發布了定增預案,擬以不低于6.56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5300萬股,募資總額不超過10億元。所募資金中的2.5億元將投向“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自動化生產線成套裝備產業化技術改造項目”;項目完成后,可形成50套面向輪胎行業的智能自動化生產線成套裝備和30套面向機械加工行業的智能自動化生產線成套裝備的生產能力。項目達產后年銷售收入為2.28億元,稅后利潤為4890萬元。

      與慈星股份不同,巨輪股份此次投資意味著公司“全面造人”計劃的開始;公司此前就已經研制出多個規格型號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并實現了小批量的銷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工業機器人由于頂著“產業革命”的光環而備受市場追捧。工業機器人龍頭機器人(300024,收盤價42.68元)在2009年11月上市之初,短短兩個半月股價即翻倍。另外,自2012年4月到2013年7月,公司股價僅一年多時間便從16.40元/股上漲到52.00元/股。

      今年以來,涉足機器人行業的上市公司更是絡繹不絕。2013年7月,秦川發展公告稱,計劃投資1.94億元建設9萬套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技術改造項目,預計2015年達產。

      同月,上海機電出資2.62億日元,入股納博特斯克(上海)傳動設備商貿有限公司,發展精密減速機。2013年9月,新時達(10.98, 0.00, 0.00%)宣布使用超募資金5000萬元設立機器人業務子公司,建設年產1000臺(套)機器人產業化項目。2013年11月,亞威股份以1250萬歐元購買德國徠斯公司部分機器人技術,并與其成立合資公司生產機器人本機和系統自動化集成開發。

      細分市場存發展機遇/

      對于多家公司蜂擁進入機器人行業,一位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就像之前的頁巖氣概念、光伏概念一樣,各家企業一擁而上,對于行業的理性認識還不夠,炒作意味大”。他認為,機器人行業的利潤來自于核心零部件及技術的掌握,需要長期的科研和資金雙向投入才能實現。

      資料顯示,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機器人本體、減速器、伺服系統和控制系統四個部分,分別占生產成本的22%、24%、36%和12%左右。雖然目前國內的研發技術和水平有明顯的進步,但是與國外產品相比仍存在差距。

      “其次是國內的機器人應用范圍問題。目前來看,工業機器人面臨著價格太高、后期維護成本大的問題。對于目前低迷的機械和制造行業來說,進軍機器人不是最佳選擇。同時,機器人主要應用在高精度的產品制造行業,國內相關需求并不多。”上訴分析人士表示。

      興業證券(9.63, -0.03, -0.31%)研報顯示,工業機器人項目要達到年產500臺整機才能實現盈虧平衡。但數據顯示,2012年,除機器人銷量達1200臺之外,其他公司年產量均不足400臺。目前的市場需求不足以支撐核心零部件的研發。

      上述分析人士還認為,目前國內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存在片面追求技術的誤區,認為產品高科技即等同于高利潤;實際上,整機生產只是一個方面,軟件系統和集成系統的開發更關系到產品的應用領域和范圍;在進行技術研發之前應瞄準下游目標企業的功能訴求,針對相應的方向做針對性的研發,才更能體現機器人產品的增值效益;對應用市場進行細分挖掘或將是國內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機會,像巨輪股份等一部分圍繞自身主營業務打造智能化產業的公司,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產業內基礎,因此其機器人產品更容易受到下游相關產業鏈公司的青睞。

      數據顯示,國內對機器人需求最多的為焊接機器人,其次為搬運機器人和裝配機器人。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行業占了機器人需求的33%,電子、電氣占31%,其次為橡膠塑料、金屬加工等行業。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